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第14课背影【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背影》的主旨在于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歌颂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浓厚的父子之情。而“勾留南京”一事与主旨关系不大,体现不出父子之情,所以略写。故选C。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D.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作者的关心,一言一行中都饱含父爱。)3.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等。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应改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B选项应改为:《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四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C选项中所指的二三段是对家境的描述,渲染凄惨悲凉的气氛不可以删去。所以,正确答案是D。考点:考查对文章作者以及内容的理解。点评: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对重点作者的识记以及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思想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