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习作:变形记主备教师【课前解析】本单元习作是想象作文,以“变形记”为话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可能的经历、生活。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阅读有机衔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习作时进行实践运用,创编故事。本次习作编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花之歌》引入,以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提示了习作的具体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列举了一系列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生活中的物品等,提示学生可以“变得很小”,也可以“变得很大”。然后以蚂蚁和路灯为例,简要介绍了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给出了四个习作参考题目,提示既可以写教材建议的题目,也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任何题目。其中,“地球自述”不是以地球的口吻写自我介绍,而是讲述自己变成地球之后的经历、见闻等;“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及“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是从蚯蚓、大树的视角写变形后周边的世界发生了什么;“飘在天上的日子”未指明变成了什么,可以想象事物非常广泛,如白云、雨滴、灰尘、气球等。安排这四个参考题目,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以及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乐于写的内容。这几个题目也给学生自拟题目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教材在最后提出了习作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完成习作后交换阅读,看别的同学是否对自己所写的内容感兴趣,别人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修改建议,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完善习作,提升习作能力。【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如何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教学难点】怎样写出变形后新奇、独特的经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解读习作要素1.(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花之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花,说着花的语言,表达着花的情感,在花的世界中实现了一场变形之旅。这节课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书写自己的变形之旅吧。教师板书:变形记2.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重点(出示课件4)(1)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先来翻开单元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