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63T012—1986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pdf
下载文档

ID:2758476

大小:1.55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63T012 1986 蚕豆 品种 观察 记载 标准
DB63/T012-1986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蚕豆育种、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2品种名称及来源2.1品种名称: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2.2种、变种2.3品种来源3记载项目和标准3.1生育期3.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3.1.2出苗期:全田50%的幼苗露出地面的日期。3.1.3分枝期:全田50%的植株叶腋内露出分枝的日期。3.1.4现蕾期:全田50%的植株出现花蕾的日期。3.1.5花期:分为三个时期记载。始花期:全田1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花期:全田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终花期:全田90%的植株停止开花的日期。3.1.6结荚期:全田50%的植株出现嫩荚的日期。3.1.7成熟期:全田75%的英色变黑的日期。3.1.8收割期:实际收别的日期。3.2生育天数及积温3.2.1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天数及斯H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2出苗期至分枝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3分枝期至开花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4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5生育期: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6全生育期:播种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温0、5、10的积温。3.3形态特征(本条各项除有专门要求者外,均取有代表性植株20株以上观察,计平均值,以“平均数士标准误”表示。)3.3.1幼苗3.3.1.1幼苗形态:分枝到现蕾前观察,分三种。匍匐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30度以下。半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3060度。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60度以上。3.3.1.2幼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等。1DB63/T012-19863.3.2茎和分枝3.3.2.1茎秆颜色:开花期观察主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四种。3.3.2.2茎型:成熟期观察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形状,分长方形、方形两种。3.3.2.3茎粗:成熟期测定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的长、宽(厘米),用长宽表示。3.3.2.4株高:成熟后测定主茎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厘米)。3.3.2.5茎节数:成熟期测定主茎全部节数。3.3.2.6节间长度:按下式计算。节间长度(厘米/节)=株高茎节数3.3.2.7单株有效分枝数:成熟期观测有一个以上有效的分枝。3.3.2.8单株无效分枝数:与上项同时进行,计不结荚(包括无效荚)的分枝。3.3.2.9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与无效分枝之和。3.3.2.10有效分枝率:按下式计算。有效分枝率(%)=有效分枝数总分枝数3.3.2.11株型:开花期观察分枝与主茎的荚角大小,分二种。松散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上。紧凑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下。3.3.3叶3.3.3.1初生叶形:出苗后观察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倒卵圆形,3.3.3.2叶色:开花期记载,分绿、浅绿、深绿色。3.3.3.3托叶颜色:开花期记载主茎托叶的颜色,分绿、浅绿、深绿色三种。3.3.3.4叶形:开花期观察主茎中部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椭圆形。3.3.3.5叶片大小:开花期取主茎第四层复叶,测定小叶的长、宽(厘米)。3.3.3.6复叶小叶数:和上项同时进行,统计每片复叶的平均小叶数。3.3.3.7叶姿:开花期观测植株中部复叶长相,按叶片与主茎之间荚角大小,分上举、平伸和下倾三种3.3.4花3.3.4.1始花节:观测主茎第一朵花所在节位。3.3.4.2终花节:观测主茎最末层花所在节位。3.3.4.3始花高度:主茎第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4.4末花高度:主茎最高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4.5总花节数:全株开花的总节数3.3.4.6最多小花数:主茎花簇中最多小花个数。3.3.4.7花色:开花期观察旗瓣、翼瓣、龙骨瓣的实际颜色。3.3.4.8花序长度:开花朗测定主茎中部花簇长度(厘米)。3.3.5荚3.3.5.1始荚高度:主茎第一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5.2末荚高度:主茎最高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5.3结荚层数:成熟期观测主茎结有一粒以上种子荚果的层数。3.3.5.4主茎荚数:和上项同时进行,观测主茎的有效荚总数。3.3.5.5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与无效荚的总和。3.3.5.6单株有效荚数:成熟期测定单株结有一粒以上的荚的总数(荚/株)。3.3.5.7实荚率:按下式计算。2DB63/T012-1986有效荚数实荚率(%)=100总荚数3.3.5.8荚果着生状态:成熟期观测主茎中部荚果与茎秆的夹角大小,分直立形、半直立形、下垂形三种。3.3.5.9荚长宽:成熟期测定主茎中部荚果的长、宽(厘米)。3.3.5.10多荚数:观测单株果节上结双(多)荚的个数。3.3.5.11每荚粒数:成熟期测定单株有效荚的平均粒数(粒/荚)。3.3.5.12裂荚性:成熟期观察豆荚背缝线的松紧程度,分裂,不裂二种。3.3.5.13主茎着荚密度:计算主茎每节平均着生的有效荚果数。主茎荚数主茎着荚密度=主茎茎节数3.3.5.14荚色:成熟期记载荚果实际颜色,分黑褐、黄褐等,主色记于副色之前。3.3.6籽粒3.3.6.1种皮光泽:籽粒晒干后观察,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二种。3.3.6.2种皮透明度:目测成熟籽粒的种皮,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3.3.6.3脐色:观察成熟籽粒种脐的颜色,分黑、褐、红、灰、白、绿色等3.3.6.4粒色:成熟籽粒晒干后的颜色,分白、黄,绿、红、紫、褐色等。3.3.6.5粒型:测量成熟种子的长,宽度,脐端,末端厚度(厘米),分为阔薄型、阔厚型、薄型,中厚型、窄厚型、圆型六种。3.3.6.6种皮破裂率:随机取一批成熟种子,检查种皮裂开情况,并按下式计算。裂粒数种皮破裂率(%)=100总粒数3.3.6.7硬粒率:(石豆率):接上项,将种子放在1518的水中浸泡48小时,数出未吸水膨胀的粒数,按下式计算。硬实籽粒数硬粒率(%)=-100总粒数3.4生育动态3.4.1基本苗:齐苗后取有代表性样段调,统单位面积上的苗数(万株/亩)。3.4.2出苗率:按下式计算。基本苗(方株/亩)出苗率(%)=100播种量(千克/亩)万粒/千克净度(%)发芽率(%)3.4.3植株整齐度:成熟期观察全田植株高度的一致性,分整齐、较整齐、不整齐三种。3.4.4单株叶面积:注明测定时间、生育时期,以及所用的方法、仪器,用平方厘米/株表示。3.4.5有效株数:成熟期取有代表性样段调查(万株/亩),并计算成株率。有效株数成株率(%)=-100基本苗3.5经济性状3.5.1单株粒敷:成熟期测定单株籽粒总数(粒/株)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