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研融合背景下聚焦OBE理念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pdf
下载文档

ID:2747198

大小:826.58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研 融合 背景 聚焦 OBE 理念 纺织 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 改革
2 0 2 3年第3期 教育前沿产教研融合背景下聚焦O B E理念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王 晓1,赵 亮2,刘美娜1,高晓艳1,厉 勇3(1.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 6 5 7 0 6;2.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 6 5 7 0 6;3.山东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 6 5 7 1 3)摘 要:文章阐述了按照O B E理念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构建以大学、研究院、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成立产教研融合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基础教学提高实践创新研究”三个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达成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的有机结合。关键词:产教研;O B E理念;纺织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 4 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3 0 2 8(2 0 2 3)0 3-0 0 5 1-0 3收稿日期:2 0 2 2-0 9-0 7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 2 0 2 2 1 5 6)、烟台南山学院教改项目(N S J Z 2 0 2 2 1 2)、“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 0 2 1 B K J G L X 7 4 4)、烟台南山学院纺织工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N S S F Z Y 2 0 2 2 1 0)第一作者简介:王晓(1 9 8 5),女,山东青岛人,教授。使用成果导向教育(O u t c o m e b a s e d e d u c a-t i o n,简称O B E)理念引导教育领域改革,紧扣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图式1-3。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教研产融合策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使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适应与引领产业经济发展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地方院校工程教育类专业的内涵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实施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1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设计高校联合研究院、企业,搭建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产教研融合平台,成立现代产业学院,按照O B E教育理念,创新产教研融合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实、创新思维能力优、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纺织工程领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4。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图1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设计1.1 成立现代产业学院构建高校、研究院、企业的产教研融合实体,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形成多维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在高校、研究院、企业的教学、科研、产业的实体中,形成三方人员共商、共管的管理机制,三方共建平台、共组团队、共研课题、共建课程,形成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通过行业资源、企业调研、学术交流等就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论证,确立人才培养新定位、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基础教学提高实践创新研究”三个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1.2 遵循O B 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遵循O B E理念三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15 2 0 2 3年第3期 教育前沿 在课程知识体系上,建立“专业基础知识+毛纺特色双语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逐级递升的实践知识体系。在教学实施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以大学为主;毛纺特色双语课程由企业人员实施,专业实践集中化在企业进行,可以引入行业、产业资源,接轨行业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结合研究院以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为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5,6。最终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素养。2 人才培养改革措施2.1 创新产教研融合机制创新产教研融合机制,推进产教研实质融合。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进行合理分工,为实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2.1.1 校企院三方构建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模式烟台南山学院与山东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纺织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教研融合平台,为服务于教学成立以大 学、研 究 院、产 业 为 一 体 的 现 代 产 业 学院7,8。系部层面建立日常工作交流模式,主任与执行主任分别负责各单位内部沟通及工作落实;学院层面建立定期会务交流模式,确定学院发展规划、重点工作等事宜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的交流建立三方无障碍沟通机制,保证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1.2 通过制度建设形成现代产业学院保障机制大学、研究院、企业是教学、科研、产业的三个实体,三方联合组建学院领导班子,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包括专业建设机制、协同育人机制、评聘晋升机制、绩效考核制度等,构建基于产教研融合的学院管理体制,形成目标牵 引、达 成 共 同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的 契 约 共识9,1 0。烟台南山学院、纺织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个单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有效激励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学院的良好发展。2.1.3 明确岗位职责形成现代产业学院标准化工作体系 教学方面:以大学教学资源为主,三方共建教学团队,为学生服务行业做好知识储备。科研方面:以研究院为主,三方共建科研团队,学生参与创新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产业方面:以企业提供的行业资源和实践平台为主,开展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2 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2.2.1 对接行业需求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依托纺织现代产业学院,将企业和研究院的师资和课程资源引入高校的教学中,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打通校企产学研合作渠道。根据产业发展,成立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资源、企业调研、学术交流、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等就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论证,按照O B E理念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并结合持续改进的理念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和专家论证机制,保证标准的合理性和适用性。2.2.2 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配合推行“3+1”人才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更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在行业内具备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为目标,实施“3+1”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校前3学年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与选修课程的学习,1学年在校外完成实践教学类的学习,其中第七年学期完成系统性的专业实践轮岗环节的学习,第八学期校企两地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从思维关联到实地融合的推进。理论教学以大学为主,研究院为辅;实践教学以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企业双师型教师协助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以研究院为主。教研产三方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合理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研产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对接生产环节的专业实践课程群。依托产学研平台搭建的实践平台,校企联合开发毛条制造、纺纱、织造、染色、后整理5门专业实践课,校企双导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结合企业生产研发案例252 0 2 3年第3期 教育前沿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和企业生产车间开展教学活动。3 结语创新产教研融合机制,保障人才培养高效实施搭建产教研融合平台,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一体化的学院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建设,从人才培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协同育人机制、评聘晋升机制、绩效考核制度等,形成目标牵引、达成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契约共识,保障人才培养高效实施。建立基于产教研融合的特色化课程体系,教研产三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基础教学提高实践创新研究”三个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以“纺织工程专业基础+毛纺特色双语课程”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上,以“专业理论教学基础化、特色化,实践教学全方位、立体化”为目标,大学、研究院、企业三方有的放矢的开展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 江晓花.我国产教研融合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党政论坛,2 0 2 2(2):5 5-5 7.2 陶丹,肖军,陈益人,等.基于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体系的教研产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纺织服装教育,2 0 2 0,3 5(4):3 0 7-3 1 1.3 刘杰,贾琳,马会芳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 B E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 0 2 2,5 1(3):1 1 4-1 1 6.4 王晓梅,黄钢,张艳明.基于O B E理念的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 0 2 1,3 6(6):5 7 4-5 7 7.5 岳新霞,林海涛,宁晚娥,等.基于O B E理念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轻纺工业与技术,2 0 1 9,4 8(7):1 0 7-1 0 9.6 王晓梅,黄钢,贾永堂,等.基于O B E理念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科技进展,2 0 1 9(9):6 2-6 4.7 罗磊,蔡光明,徐安长,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现代纺织表征 技 术”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探 索 J.纺 织 服 装 教 育,2 0 2 1,3 6(3):2 5 7-2 6 0.8 胡雪敏,杨文秀,李妍.基于O B E理念新疆应用型纺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1(1 3):4 2-4 5.9 孟祥玲,于晓庆,黄姝姝,等.O B E理念下染整工艺与纺织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J.纺织报告,2 0 2 1,4 0(9):9 6-9 7.1 0 仝小芳,吴书安,王欣,等.基于“互联网+”的“教研产服”四位一体育人平台运行质态监控机制研究J.教育观察,2 0 2 1,1 0(2 6):2 4-2 6.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l o f T e x t i l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O B E C o n c e p t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W a n g X i a o1,Z h a o L i a n g2,L i u M e i n a1,G a o X i a o y a n1,L i Y o n g3(1.Y a n t a i N a n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t a i,2 6 5 7 0 6,C h i n a;2.S h a n d o n g N a n s h a n Z h i s h a n g S c i-T e c h C o.,L t d.,Y a n t a i,2 6 5 7 0 6,C h i n a;3.S h a n d o n g N a n s h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L t d.,Y a n t a i 2 6 5 7 1 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3+1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B E c o n c e p t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w h i c 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