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10聚焦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生态环境部印发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以下简称《处罚办法》)。《处罚办法》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为基础,严格遵守行政处罚领域的通用规范;同时,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突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特点,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保障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本期专题从多个角度对《处罚办法》进行解读,以期更好贯彻落实《处罚办法》,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提高规范化执法水平。贯彻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系列解读11贯彻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聚焦FOCUS自2010年《环境行政处罚办法》颁布施行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趋于完善[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步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2]。从环境执法改革角度来看:在宏观上,我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政府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微观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环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3]。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立法实践,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单行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等行政立法均得到了修订完善,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法治发展的要求[4]。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办法》在理念上与上位法保持一致,需要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包括处罚种类、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