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学□教育与教学DOIDOI:1010.1358513585/j.cnki.gxfdyxk./j.cnki.gxfdyxk.20232023.0303.00300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可能与可为——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叶荣国,吴莉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只有为大学生所认同、接受,其背后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才有可能被认同和接受。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话语主体间性关系、“生活世界”的语境、“话语有效性条件”等话语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何以可能”提供新的视域,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如何可为”提供了实践路向:教育者须建构主体间性关系,形成话语共同体;回归“生活世界”,实现话语的“视域融合”;满足“有效性要求”,提高话语“可接受性”。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3-0013-06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机遇期,他们的思想认知呈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追求独立,喜欢思考,善于表达,敢于挑战权威,逆向思维突出等。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上显示出群体性镜像:不愿亦步亦趋地接受既定的结论或观点,喜欢在探讨、质辩、反思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不迷信、盲从权威,敢于表达,喜欢独立思考,追问、探究问题的根源;渴望在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包容互鉴的语境中消除差异,达成共识。面对当代大学生话语接受呈现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何以可能?教育政治教育工作者又何以可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借鉴和实践启示。一、交往行为理论蕴含的话语思想哈贝马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作为批判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庞杂而深刻。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是交往行为理论,其蕴含的话语思想,如话语双方的主体间性关系、“生活世界”的语境、“话语有效性条件”等主张,对于我们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无疑具有理论借鉴意义。(一)话语双方的“主体间性关系”哈贝马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具理性”的泛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对当前全球化境遇下资本主义的“系统危机”进行了广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