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8期(2023年08月)No.08202338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OFHEIHEUNIVERSITY青年兴盛,国家才能兴盛。中国的伟大复兴梦想,一定会随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努力而实现。广大青年要树立自己的理想,要有远大的抱负,要脚踏实地,认真对待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青春的榜样。大学生是一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活跃思想的青年队伍,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过程中,党和人民对年轻人寄以厚望,激励青年一代肩负起祖国兴旺的责任和重担。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含义德国学者姚斯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受教育学”理论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翻译中引入了一些国外的接受理论,如胡木贵、吴刚、张琼和邱柏生等人的《接受就是关系》,杨金廷,程颖,王海平,刘建军等人从哲学认识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两课”教育教学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接受理论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基本矛盾以及人们的容忍度等问题进行探讨,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然而,在新形势下,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接受理论的应用和接受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索,却逐渐偏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在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吸取、借鉴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明确其内涵及其特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特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变化,接受机制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重视,甚至成为很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在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时,应把握其基本特点。1.运行过程中具有主客体双向互动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和过程,包含了主体(教育者)和客体(受教育者)两方面的关系。主体指的是高校教师是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承担者、发动者及实施者。其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均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对接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客体一般情况下是指的是具有可塑性、受动性和能动性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社会化需要、自我价值驱动以及情感和兴趣。“意志”和“人格”等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习对象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