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10-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赫哲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证研究”(2019-GMB-017);“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黑龙江卷”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谷文双(1964-),男(回族),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22年第6期(总第191期)民族历史与边疆学清代赫哲族贡貂考略谷文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哈尔滨150028)摘要:在清代,赫哲族要定期定额向朝廷进贡貂皮,清廷则以布匹、衣服等物回赐,此即贡貂与赏乌绫制度。通过缴纳貂皮贡赋,体现了赫哲族对清朝政治臣属关系的认同,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边疆的稳定、赫哲族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发展。关键词:清代;赫哲族;貂贡;赏乌绫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922(2022)06-0111-06收纳贡貂并颁赏回赐,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国北方渔猎民族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有清一代,赫哲族作为中国北方渔猎民族之一,也向清朝纳贡称臣,交纳貂皮等贡品,这对赫哲族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于清代赫哲族貂贡研究的专题论文尚不多见,值得深入探索。一、猎貂与赫哲族的渔猎生计“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赫哲族的家乡。”“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构成东北边疆的‘三江平原’,这里江河密布,湖泊荡漾,沼泽铺茵。完达山的余脉蜿蜒伸曲在饶河、虎林、抚远、同江等县境内。如此富饶美丽的河山,肥土沃野,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丰富的物质资源,给予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以舟楫之利,以衣食之源,为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1古代的三江流域,沃野千里,渔猎资源极为丰富,为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赫哲族及其先民长期以渔猎为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基础与历史基础。民谚云:“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又有人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但无论如何,貂皮都是东北三宝之一。《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2]《鸡林旧闻录》也记载:“貂皮为吉林特产。毛根色青者青鞟;三姓以东,毛根略紫,曰紫鞟;高丽、奉天产者,毛根灰白为草鞟。自以紫鞟者为上。盖气候愈寒,则毛色愈纯厚,故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