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秋之夜”活动浅谈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文/夏韵诗(东莞展览馆,广东东莞523000)摘要:在国家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战略的驱动下,部分博物馆打破传统“朝九晚五”的运营模式,实行“白+黑”新模式,令人关注。本文通过论述夜间博物馆的由来、类型、作用,以及进行夜间开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阐述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开启夜间模式,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关键词:博物馆;夜间开放;对策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加码”,博物馆作为文化重地,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热门场馆。但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难免出现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失衡、文化活力释放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博物馆进行夜间开放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成为一道文化惠民利民的“必答题”。一、夜间博物馆的由来夜间博物馆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德国柏林成为举办“博物馆之夜”的开山鼻祖,紧接着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也尝试开展夜间活动。当前在国外延时闭馆开展夜间活动已屡见不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欧洲已经有30多个国家、超过2000多座博物馆开展“博物馆之夜”活动,甚至将此活动列入常年的定期活动列表当中。中国博物馆也紧随其后,不断积极探索实践。201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备受瞩目,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在夜间向游客打开大门,让3000名游客一起观灯赏景、恭贺良宵。从此人们渐渐意识到,博物馆的夜间开放对重塑博物馆自身品牌、彰显当地城市价值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推动当地文旅部门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博物馆夜间开放的试点工作。二、夜间开放的类型(一)文化节日型文化节日型是指在每年固定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建馆周年日等文化纪念日或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举办博物馆夜间活动。例如:在2020年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东莞展览馆首次“夜间营业”,举办了“中秋之夜”活动(图1)。当天晚上不仅安排了汉服走秀、古风舞蹈等传统表演轮番上阵,而且还设置“担灯笼”夜游展览馆环节,当然也少不了冰皮月饼DIY、放河灯、猜灯谜等互动体验活动,400多位市民沉浸其中,深深感受到展览馆里独特的节庆味与人情味。(二)延长时间型延长时间型是指为满足游客日常夜间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将固定的营运时间延长到晚上,从而形成常态化夜间开放模式。当前,各地博物馆按照国家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