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卷第3期2023年3月Vol.52No.3Mar.2023化工技术与开发Technology&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人工湿地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吴垚,叶俊荣,吴建兴,胡铭洋,高思思,田湉,王郑(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近年来,抗生素造成的污染受到全球的关注。相对于传统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去除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CWs)系统去除抗生素的主要机理,包括常见的设计参数(湿地构型、植物类型、基质)和操作参数(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率、曝气),讨论了环境因素(共存物质、光照、pH和温度)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抗生素的机理以及相关的应用创新等,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关键词:人工湿地;抗生素;去除机理;运行参数;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905(2023)03-0070-06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南京林业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2NFUSPITP0122)作者简介:吴垚(200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E-mail:1440227703@qq.com通信联系人:王郑(1978-),男,汉族,安徽巢湖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理论与技术。E-mail:wangzheng@njfu.edu.cn收稿日期:2022-09-22环保与三废利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细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其抗菌机制是靶向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或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或停止生长[1]。因此,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也是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中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常用药物。抗生素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常见的有磺胺类(SAs)、四环素(TCs)、β-内酰胺类(BLs)、喹诺酮类(QNs)、大环内酯类(MCs)和聚醚类(PCs)等,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废水、医疗废水以及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2]。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含有高浓度抗生素的农村生活污水、牲畜和水产养殖废水等,经常被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虽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浓度很低,但抗生素具有高生物活性[3],即便是微量浓度,也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危害。此外,环境中的抗生素也会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的发展和传播,使得致病菌获得耐药性,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已被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4]。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是污水人工强化处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存在能耗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