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诉视域下不起诉裁量权的困境与纾解金晴(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200042)摘要:2021年少捕慎诉慎押由刑事司法理念上升为刑事司法政策,慎诉政策的提出为不起诉裁量权的内涵注入了新的理解,也为检察官行使不起诉裁量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实证研究和域外比较发现,由于立法供给不足、司法程序抑制和传统观念束缚,我国不起诉裁量权运作上仍处于适用不足的状况。欲破解运行困境,有必要扩充立法空间、完善司法程序、适用配套措施并健全监督机制,使不起诉裁量权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关键词:慎诉;不起诉裁量权;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23)01-0036-07收稿日期:2023-01-15作者简介:金晴(1999-),女,华东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202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自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以来,“少捕慎诉慎押”正式从刑事司法理念上升为刑事司法政策,对刑事司法活动的改革产生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检察机关顺应时势,以“慎诉”为关键词,对不起诉裁量权提出政策要求,强调检察机关应充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面对可诉可不诉的案件尽量不诉,合理适用不起诉制度[1]。但当下法律上的障碍和现实中的龃龉,已严重掣肘不起诉裁量权的改革进程,在慎诉视域下检察机关如何用好用足不起诉裁量权,是一个极具紧迫性的重要课题,急需理论回应。鉴于此,本文拟阐述慎诉视域下不起诉裁量权的丰富内涵,考察实践运行效果,思索纾解实践困境的路径,力求发挥不起诉裁量权应有的价值功能。一、慎诉视域下不起诉裁量权的内涵更新犯罪的实践样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刑事司法政策的变革,刑事司法政策又以自身力量为诉讼活动作出深思熟虑的指引。当下我国轻罪案件持续上升,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在此轻罪治理的大背景下跃然而出。一引其纲,万目皆张,慎诉政策的顺势提出恰如“纲目”触发了机制优化的反应,为不起诉裁量权注入了新的内涵。首先,慎诉政策契合诉讼经济的理性需求,激活了不起诉裁量权的程序分流功能。诉讼经济原则强调以有限的司法资源解决沉重的案件负担,实现诉讼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犯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处理方式,因此在慎诉视域下检察官应及时对不具有起诉必要性的案件进行甄别并作出罪处理,这不仅激活了不起诉裁量权的程序分流功能,也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避免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