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_曾艳.pdf
下载文档

ID:2734588

大小:1.10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心脏 瓣膜 置换 术后 患者 疾病 不确定 影响 因素 路径 分析
*,():,:?,():,:,():李玲玲,杨媛,顾春怡,等上海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解放军护理杂志,():高伟,吴岐,饶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母乳喂养院外管理的质性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本文编辑:王 萍 工作单位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病中心扬州作者简介 曾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通信作者 杨岷基金项目 江苏省第四期“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编号:)收稿日期 调查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曾艳 杨岷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为其适应身心变化,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 年 年入住本院心外科的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了解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为()分;文化程度()、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积极应对水平()能负向预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消极应对水平()能正向预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模型拟合指标 ,提示模型拟合度好。结论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 心脏瓣膜病指因血液循环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心功能受损,进一步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脏器梗死性病变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心脏瓣膜活动受限、畸形、严重增厚等病变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存在较大风险,严重者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因术后疾病的发展过程与预后无法预测,致使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指因确定疾病相关事件的能力缺乏,无法准确预知结果,对患者情绪和疾病应对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其心理压力和引发负面情绪,甚至造成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此外,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属的照顾负担会相互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进程。因此,本研究综合探讨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年 月 年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本院心外科就诊的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 岁;无认知功能障碍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视力障碍;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编制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平均月收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慢性疾病等。本研究共纳入患者 例,其中男 例(),女 例();年龄为 岁,平均()岁,其中 岁占;无宗教信仰;已婚者占;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为在职人员;平均月收入 元者占;第 次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者占;主动脉瓣病变者占,二尖瓣病变者占,三尖瓣病变者占,两种瓣膜及以上病变者占;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分别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由 开发,包括 个维当代护士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旬刊)度(复杂性、信息缺乏、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共 个条目。量表采用 级评分法,总分为 分,得分越高代表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分为低水平(分)、中水平(分)和高水平(分)。量表的内容效度为,系数为。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由 教授研制,经国内学者王文颖翻译和修订,中文版量表包括 个维度(不明确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共 个条目。总分为 分,分数越高代表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该量表信度较好,系数为。应对方式问卷(,)由解亚宁编制。该量表共 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条目)和消极应对(条目)两个维度,每个条目均有“经常采取”(分)、“有时采取”(分)、“偶尔采取”(分)、“不采取”(分)四个选项。该量表信度良好,系数为。调查方法在征得科室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研究者及经过培训的 名调查员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员采用统一语向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逐一读出条目并详细解释,于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后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本研究共回收 份有效问卷。统计学分析 采用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例()描述计数资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相关性分析,使用逐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 软件进行路径分析,选择最大似然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以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总分为()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分、信息缺乏维度得分为()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分,共有 例患者出现疾病不确定感,其中高水平 例(),中水平 例(),低水平 例()。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病患者 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表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 各维度得分()分 类型例数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两种瓣膜及以上病变 值 值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相关分析表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负相关(,)。表 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单因素分析()变量例数得分 值 值 变量例数得分 值 值性别婚姻状况 男 未婚 女 已婚年龄 岁 离异 丧偶 平均月收入 元 ,表(续)变量例数得分 值 值 变量例数得分 值 值文化程度心脏瓣膜 小学及以下手术次数 次 初中 高中 本科及以上慢性病宗教信仰 无 有 高血压 无 糖尿病工作状态 其他 在职 非在职 退休 多因素分析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结果发现年龄越大、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消极应对水平越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越多、积极应对水平越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低()。详见表。表 自变量赋值情况 变量变量名 赋值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连续变量年龄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本科及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为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连续变量积极应对水平连续变量消极应对水平连续变量表 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多因素分析()自变量标准化系数 值 值年龄文化程度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积极应对水平消极应对水平 路径分析 进一步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积极应对水平能负向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消极应对水平能正向预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模型拟合指标为:,提示模型拟合度较好,详见图。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影响效应最大(),总效应排序详见表。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总分为()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略高于既往研究的()分。疾病不确定感是疾病体验的一个中性成分,其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大小在于其如何看待该感受。因此,减轻患者的疾 ;图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图表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效应分解 项目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总效应排序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积极应对水平消极应对水平文化程度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次数病不确定感,医护人员须协助患者正视该感受并克服其对身心的负面影响。等指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强调患者的参与,不仅可使心脏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下降,还可以增加患者日常当代护士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旬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此外,医护人员也需要关注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防止疾病不确定感的加重。研究表明,高心理韧性水平患者敢于面对患病现实,可积极主动寻求疾病相关信息并参与出院后延续治疗与复查,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研究表明,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其中,健康信念模式中的自我效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行为及疾病结局的影响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由于知识缺乏导致情绪低落,并产生消极应对,造成自我效能下降。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对其健康信念进行干预,并联合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勇气。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对方式能预测疾病不确定感,其中积极应对水平越高,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低。这提示患者应对疾病的态度是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方面。相关研究也表明,应对方式是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中介部分,即疾病不确定感也作用于应对方式,并通过应对方式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其主动获取疾病相关预后知识和术后康复的技能,提高适应能力,不仅能减轻疾病不确定感,还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减轻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本研究分析发现,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能正向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魏雪的研究结果相似,心脏瓣膜病患者和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且两方的疾病不确定感相互作用。本研究证实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和家属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到照顾者一方的影响。因此,减轻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也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进行干预时,应留意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注意增加对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增加社会支持也是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环节。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变量。随着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提高,患者缺乏动力和积极性,获得社会支持的资源减少,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降低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需要更多社会支持的投入,如医护人员的照料,照顾者的关怀,亲人、朋友的劝慰等,这些支持的来源仍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中进行了组内因素分析研究,未进行对照研究,后期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参 考 文 献 陈波,冯凰,梁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倪鹏文,毛蓓茜,杨逸,等慢性伤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负担相关性研究中华烧伤杂志,():,():王文颖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的修订及在 患者家属的应用天津:天津医科大学,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李亚洁,谢文鸿,李梅,等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赵慧敏,毛靖,李节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介绍及应用现状分析护理研究,():,():孙阳阳,隋萍,张生平,等 教育对 术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循证护理,():,():,:,():,:,():魏雪心脏瓣膜病患者和家属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合肥:安徽医科大学,本文编辑:王 萍 樊 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