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高校关工委”)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1]。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立之初它便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拥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资源。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传媒的浪潮,高校关工委如何直面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增强运用网络传媒的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亟待研究的课题[2]。一、网络传媒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新挑战网络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指以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实施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了新的网络世界,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网络传媒时代的兴起给高等教育特别是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新挑战。(一)工作场域不限于校园线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传媒成为主流。网络信息从文字向图片、音频、短视频过渡,信息可以跨地区、跨时间、长效而完整地传播与保存,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接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这些都为教育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尝试,到后疫情时代的云课堂、云教研室,信息不再受时间、地域、表现形式的限制,这使得高校关工委的工作场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工作场域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高校关工委的办公地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教室和会议室,而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工作的时间、空间、地域、受众面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高校关工委工作场域的深刻变化,给予关工委老同志及其他工作人员很多便利,但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不断适应网络传媒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二)工作对象面临的影响深刻多元在网络传媒时代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已改变了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工作方式等。北京某高校关工委的一项调查表网络传媒视域下高校关工委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王丹,王亭(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网络传媒时代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