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汉语“A了N”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_张翠英.pdf
下载文档

ID:2731576

大小:1.62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现代汉语 事件 结构 分析 张翠英
收稿日期:;作者修订:;本刊修订: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动补结构的宏事件历时语言类型学研究”()作者信息:张翠英(),女,河南淮阳人,博士研究生,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李福印(),男,吉林延吉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了”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张翠英,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摘 要:本研究运用事件结构理论探究了“了”构式的构式义,构式义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认知动因。研究发现该构式有 种构式义,且这 种构式义与该构式表征的 种事件类型一一对应,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状态义变化义致使义施为义。该构式语义连续统的认知动因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做谓语的独特性和“了”的增动功能。本研究引入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探究构式多义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施为事件类型的提出对事件结构理论的事件类型进行了增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关键词:构式;“了”构式;事件结构;语义连续统;认知动因;施为事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了”构式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表达式,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好了伤疤忘了疼”“糊涂了一辈子”等,但直接以该构式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却并不多见。现有研究主要涉及 和 的音节特征和语义特征,该构式的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和语义研究(孙泽仙;王翠霞),以及构式化过程(韩鑫)。过往研究对该构式的语义探究仅止步于语义分类,但现有分类也存在缺憾。孙泽仙()认为该构式可表致使义、比较义、程度义和主动义。韩鑫()将该构式的语义类别分为致使和状态变化两种,分别对应于孙泽仙()的致使义和主动义。现有分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个方面:首先,诸如“模糊了季节”和“麻木了知觉”类例句实际上表“致使义”,但孙泽仙()却基于前后变化将二者归为比较义,这种类别间的包含关系与分类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其次,致使义和主动义是基于动作性这一维度提出的,而比较义和程度义的分类却源自其他维度,分类标准不统一;最后,该分类对有些例子不具有解释力,如“而自己在遗嘱宣读之后,不是也确曾怀疑过雨薇和老人有微妙的感情,因此,他刻薄了雨薇,因此,他贬低了她的人格,因此,他也侮辱了她”()。此例句中的“他刻薄了雨薇”难以归属到以上讨论的任何一种语义类别。此外,过往研究在语料选取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有些词本身同时具有形容词义和动词义,如“模糊”(蔡旭)、“苦”(何平;李迅),还有一些词在词典中只有动词义,如“熟悉”(李迅),但这些词却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被纳入“了”构式,被当作形容词加宾语的范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例句中的形容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性或为表形容词语义的动词用法或仅为形容词,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 语料库,并佐以各搜索引擎的语料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以自然语料为基础,在事件结构视域下,着重探讨 个问题:)“了”构式可表征哪些构式义?)各构式义间具有何种关联性?)构式义关联性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事件结构理论“事件结构”现广泛用于指决定论元实现的词汇语义表征,该表征编码了事件的特征。大体而言,事件的概念化目前存在 种方式,它们关注事件的不同凸显层面:处所分析法()强调运动和处所;体分析法()认为包括部分整体结构的事件的时间特性才是最核心的;因果分析法()认为参与者间力的传递及因果链起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除解析词汇语义外,该理论亦可从事件视角探究某一构式的语义。鉴于“了”与致使、变化相关,本文拟采用因果分析法来探究该构式。学界许多学者都对因果分析法进行过探讨,如(,)、(,)、()、(,)和(,)。在众多论述中,对因果分析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全面,且其事件图式明晰性较强,本文拟采用 的观点。因果分析法把事件概念化为因果链,该因果链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两个参与者。(:)提出了可对因果链进行阐释的事件结构的解构模型,并认为该模型可以概念化所有的原始事件()。(:)称这种概念化为“动词性事件的理想认知模型”(),其图式表达见图:图 动词性事件的理想认知模型(:)该模型为所有的动词性事件提供了一个框架,当不同的动词进入时,该模型的某一部分(或多个、或所有部分)可以得到凸显。(:)提出以致使事件结构为基底(),存在 种表征不同凸显的事件类型:典型致使性事件类型()、起始事件类型()和状态事件类型()。本文“了”构式中 的功能是谓词,属于该模型的分析范畴。为避免致使义先入为主,本文提出致使()阶段可改写为更具包容性的施为()。下文将先归纳该构式的构式义,然后用事件结构理论探究各构式义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认知动因。“了”构式的构式义以动作性为标准,本文将前人研究的“了”的语义梳理归纳为状态义、变化义、致使义。标准的统一使该分类具有系统性,各成员间也具有可比性。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除这 种语义外,“了”构式还可表示某一实体对另一实体单纯地施加作用的语义,本文称之为“施为义”。下面将分别阐述这 种构式义类型。.状态义“了”构式可以表示状态义,这一语义类型包括了孙泽仙()的比较义和程度 第 期张翠英,李福印 现代汉语“了”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义。状态义主要体现 这一状态的持续,不涉及变化,此时 为 这一维度的量化衡量值。()他俩好了 年,门当户对,后来分手了。他高了我一头。剑身厚实,比一般剑刃宽了一指。该语义类型中的 常表示时量或物量。当 为时量词时,可对 这一状态进行时间限定,表示主语处于 这一状态的持续时间段为,如()中“好了 年”。当 表达物量时,该构式表示主语在 这一维度下呈现出 的物量差,即表比较义,()和()中的“一头”和“一指”表示物量差,“高”和“宽”表示对比维度,前者相较于显性参照物“我”,后者参照物为“一般剑刃”。该语义类型表示对主语所处现有状态的描述,不涉及变化,属于现有状态持续。.变化义“了”构式可表变化义,指客体 发生了“从不 到”的变化。该部分句法构造较复杂,可大致分为无主语句和有主语句,简称无主句和有主句,下面将分别论述。.无主句()好了伤疤忘了疼。才黑了天,什么深更半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伤疤”经历了从“未好”到“好”的状态变化;“天”从“未黑”变成“黑”;“少年头”从“不白”变为“白”。该语义类型没有显性施事主语,凸显的是 的自发变化。新状态具有持续性,可以是短暂的持续,如“黑”;也可以是长期的持续,如“白”。.有主句当 是物量词时,主语为发生变化的客体,表示变化的量级范围。()她瘦了一圈。这两天看着水涨了十几米,江岸宽了一半多。()中的主语“她”为发生变化的客体,“瘦”表示变化所涉维度,“一圈”表示变化的量。()中的动词同(),都为“宽”,但与()不同的是,()中的语境是“这两天水涨了十几米”,所以“江岸宽了一半多”,因此,表示的是“变化义”,而非“状态义”。这表明语境对“了”构式的语义解读是有影响的。当 与主语是所属关系时,确切来说是主语的 发生了变化:()艾玛红了脸 每当她自觉问了蠢问题,总是会脸红。上例中 (脸)为主语“艾玛”的所有物,该例句的“了”对应部分可阐释为“艾玛的脸变红了”。大体而言,表“变化义”的“了”构式只有发生变化的论元,因此凸显自变性。在无主句中,发生变化的是;在有主句中,发生变化的是主语或主语的。可凸显点性变化,从“不”到“”,如(),也可以凸显线性变化,即存在变化量,如例()。.致使义“了”构式可表致使义,指 在施事主语的作用下,发生了从不 到 的变化。()他馊了一斤豆腐,惹得老婆唠叨了半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 全厂职工还在油罐上加添了防尘盖,清洁了部分的操作设备,减少了产品中的杂质。新的管理体制明晰了产权,明确了权利与责任。钟声触动了记忆,烟花灿烂了心情。辛鸿雁的一曲“王昭君”疯狂了全场,也燃起了晚会的气氛。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上述例句所涉语义可分别阐释为:“他使一斤豆腐变馊了”“全厂职工使部分的操作设备变清洁了”“新的管理体制使产权变明晰了,使权利与责任变明确了”“烟花使心情变灿烂了”“辛鸿雁的一曲 王昭君 使全场变疯狂了”“流光使樱桃变红了,使芭蕉变绿了”。该类构式强调状态变化是外力所致,如“豆腐”变馊是“他”(的不正当处置)所致;“部分的操作设备”变清洁是“全场职工”所致;“新的管理体制”“烟花”和“辛鸿雁的一曲王昭君”虽是无生命的(),但也是具有致使力的施事;“樱桃”和“芭蕉”要经受“流光”(隐含阳光雨露等施事因素)才能完成颜色转变。“了”表致使义时,其构式义可归纳为:某一行为 外物致使 发生了从不 到 的状态变化,且该状态可持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施事的凸显催生了该构式的致使义。.施为义“了”构式的施为义指该构式仅表示施受关系,不涉及结果或变化。表施为义的“了”一般表示主语用 的态度或方式作用于受事。()而自己在遗嘱宣读之后,不是也确曾怀疑过雨薇和老人有微妙的感情,因此,他刻薄了雨薇,因此,他贬低了她的人格,因此,他也侮辱了她!例()中的“他”与“雨薇”构成施受关系,句义为“前者以 刻薄 的方式对待后者”,整个句式表施为义。.小结由上可知,“了”构式可表征状态义、变化义、致使义和施为义,这一分类体现了“了”构式的多义性。以往对构式多义性的研究以()最具代表性:以英语双及物构式为例,将其中心意义定为“实际的成功转移”,并基于此义扩展出了其他不同但相关的意义。本文将从事件结构视角对构式多义关系进行系统探究,以期有新的发现。“了”的事件结构分析事件结构可凸显 种事件类型:状态事件类型、起始事件类型和典型致使性事件类型。在词汇范畴,每种事件类型凸显一种词汇类型。与之类比,在语义范畴,每种事件类型亦可凸显一种语义类型。通过分析“了”构式的语料,我们发现该构式有 种语义类型,所以“了”构式也应凸显 种事件类型。据此,本文提出,除以上 种,还应存在与“施为义”相对应的“施为事件类型”。因果链的事件结构框架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且具有梯度性。将语义类型与之类比,并佐以语料分析,我们发现“了”构式的各构式义也可形成一个具有梯度性的语义连续统,即“状态义变化义致使义施为义”,该连续统从左到右动作性逐渐增强,且致使义构成整个事件结构的框架,状态义和施为义是该框架中最小的组成部分。上文把“了”的构式义分为 种。第 种是状态义,表状态的持续,与“状态事件 第 期张翠英,李福印 现代汉语“了”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类型”相对应,凸显因果链的最后一部分,只涉及一个论元。以“他俩好了 年”为例,“他俩好”这一状态可用()表示,该状态具有持续性,其事件结构如图 所示:图 “状态事件类型”的事件结构第 种是变化义,涉及新状态的出现和保持,与“起始事件类型”相对应。语义上该事件只涉及一个语义论元,多为自变事件。以“好了伤疤忘了疼”为例,“伤疤”从“不好”(用 表示)变化到“好”用()表示,且“好”这一新状态具有持续性,其事件结构如图 所示:图 “起始事件类型”的事件结构第 种是致使义,即某一行为 外物致使 发生了从不 到 的状态变化,且该状态可持续下去,与“典型致使性事件类型”相对应。该事件结构涉及两个论元 施事和受事,以及 个部分 施为、变化()和状态(),即存在施事实施行为,受事发生状态变化和最终状态的保持。以“烟花灿烂了心情”为例,“烟花”为施事(用 表示),致使受事“心情”从“不灿烂”(用 表示)变化到“灿烂”用()表示,且最终的新状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事件结构如图 所示:图 “典型致使性事件类型”的事件结构第 种是施为义,只凸显施事施加行为于受事,与只凸显因果链“施为”阶段的“施为事件类型”相对应。以“他刻薄了雨薇”为例,施事“他”用 表示,受事“雨薇”用 表示,中间的虚线表示施事“他”以“刻薄”的方式对待受事“雨薇”,其事件结构如图 所示:图 “施为事件类型”的事件结构以上分析表明,“了”构式的 种语义与凸显因果链不同部分的 种事件结构类型确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为探究各事件类型间的关系,我们归纳出图:图 “了”构式的事件结构以因果链为基底的事件结构涉及施为、变化和状态 个阶段。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