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大众文艺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1],旨在训练学生歌唱时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与器乐不同,不借助其他媒介,只运用人的声音进行艺术表现。学前教育的声乐课,更有其独特的、重要的音乐教育基础意义,即掌握儿童歌唱的特点,熟悉儿童歌曲并能灵活运用。一、学情分析与教学痛点(一)学情分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反馈、调查问卷和考评统计,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及专业特点三个维度的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声乐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特长生,很少有从小接触系统的音乐技能训练,在能力训练上仍存在不足。加上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儿童歌曲驾驭的需求,因此在声乐课程难度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需求,与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有所不同。(二)教学痛点1.专业认知度偏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声乐这门课程专业认知度较低,教师教学中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等基本概念在教学环节没有凸现,如对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呼吸原理、共鸣腔体如何共振等,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差不多”阶段,很难达到“真掌握”。2.教学针对性欠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幼儿园,针对幼儿需求培养幼儿教师,与音乐专业培养专门歌唱表演人才有所不同。目前在教学选曲上仍会依赖音乐专业声乐曲目,缺乏幼儿师范的专业性;沿用传统声乐教学流程还是主流,从发声练习到歌曲演唱再到作品处理的方式欠缺针对性;同时,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时量的安排和集体教学模式的设置上,也满足不了传统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幼儿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应该具备的执教能力。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受到众多学生重视的课程,特别在今后弹唱应用中举足轻重,仅仅停留在声乐理论知识学习远远不够。二、教学创新改革本着多维度拓展创新方式的原则,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中推进理论创新,力求实践创新,开放教学载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完善教学手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贯通知识与实践道路本课程教学理念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四新建设为引导”,以德育为先,技能与情感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并鼓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