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校德育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德育生态研究”(课题编号:2022-XXDY-1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孙杰(1994-),女,山东乳山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前,已有不少学者将生态学引入德育范畴,以“德育生态”“生态德育”为视角审视德育问题,但对于“网络德育生态”“网络德育生态治理”等范畴研究不多。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但网络道德不可虚拟。伴随着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以及加强网络信息生态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结合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重视网络德育生态治理,以网络德育生态作为研究主体,立足系统论、生态学等研究视角,积极探求网络德育生态治理的困境及出路。一、网络德育生态的内涵网络德育作为一种线上主客体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生态,是网络德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生态因子间相互联动的有机系统。(一)网络德育生态“生态”一词从其早期发展进程来看,在我国传统社会以及古希腊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所著的《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生态学(Ecology)”概念,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1〕。网络德育生态即用生态的视角及观点来研究网络德育,将网络德育作为研究主体。网络德育生态与自然生态具有一致性,它涉及网络德育自身及其与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但网络德育所涉及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生物要素,因而其所涉及的相互关系也并非是生物要素间及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而是强调作为社会现象的网络德育要素以及网络德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德育生态同时作为社会生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更加突显了其社会属性,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关系而非纯粹的自然关系、经济关系等。网络德育主体、客体、内容、环境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网络德育生态系统。(二)网络德育生态的特征网络德育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更迭而出现,其有特定的实践活动场域,即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虚拟性及开放性等特征,使网络德育生态也具有相应表现。1.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与德育的复杂性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与技术的发展更新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德育也应运而生。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与德育的复杂性■孙杰摘要:网络德育有其自身的生态,是一个内外联动的有机系统。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