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流行病的爆发,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快速、便携、低成本的物质检测技术,对于各类疾病的早期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1]。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可用于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家庭医疗、事故现场等缺乏实验室基础设施的环境。特别是针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检测,POCT能很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诊断技术建议:低成本、灵敏、特异性、用户友好、快速可靠、无设备、可直接供用户使用[2]。目前,已商业化的POCT设备主要有血糖仪和侧向流检测试纸条两种:前者依靠传感器,虽然检测灵敏度高,但其应用和发展受限于对能量输入和辅助显示仪器的高要求;后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比色视觉检测方法,但灵敏度较低,不借助外在设备很难实现定量分析。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液体门控技术可以兼顾高灵敏度、无需支持电源和辅助显示仪器、可定量检测的特点,展现出作为一种便捷式物质检测平台的独特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的POCT设备。门控液体的重构性质受生物启发,侯旭等人利用功能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成功构建了液体门控系统[3-6]。不同于液体在宏观情况下的高流动性,液体门控系统中,液体因为微米孔道的毛细力而稳定填充在孔道内部,形成一种闭合状态的“液体门”。在物质输运过程中,当施加压强超出物质跨膜压强阈值时,“液体门”将迅速开启,当压强低于阈值后,“液体门”恢复到闭合状态。这种受施加压强驱动的“液体门”可逆开关行为,为基于刺激—响应的门控液体的界面设计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即利用压强阈值来反馈待测物质的有效成分与含量。表面活性剂常被誉为“工业味精”,其添加通常会使液体的界面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产生丰富的界面行为。例如,表面活性剂调控液晶分子排列取向导致液晶光学形貌发生变化,可用于构筑液晶传感平台[7];表面活性剂调控复杂乳状液的形貌使其发生肉眼可见的光学变化,为化学检测提供了光学读取机制[8]。基于此,将表面活性剂等响应性分子引入液体门控体系,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与不同离子之间的偶极诱导作用机制和主客体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机制,实现对液体门控系统界面性质的灵活调节,赋予其物质检测与识别功能。王辉猛,博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樊漪,博士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靖,副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