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_陈欣.pdf
下载文档

ID:2725220

大小:762.31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物理化学 专业 认证 背景 课程 改革 研究 陈欣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3 年 第 2 期 288 Chemical Engineering&Equipment 2023 年 2 月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8 8 陈 欣1,陈西良2,刘学军1,翟翠萍1(1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摘 要:摘 要:师范专业认证为化学教育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详尽的指标。以此为背景,结合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现状,本文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更新、评价模式多元化、反馈整改有效衔接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关键词:关键词:专业认证;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HDXJJG2021-110);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20-JSJYZD-019);引 言 引 言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而师范类专业数量却有大幅减少和被弱化的趋势,这将对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2017 年 10 月 26 日,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面启动了我国教师教育质量认证工作。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突破口,为教师教育正本清源,重塑教师教育保障体系,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发展与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逐步提升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师范类毕业生的满意度和职业认可度。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做好持续改进和提升,为专业认证和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1。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物理化学课程以上述基本理念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不断改进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革将进一步明确课程特色和优势,基于核心素养和产出导向,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关联矩阵,优化课程设置,设计多元化课程实施方案,并结合中学教学实际,整合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优化考核机制,推行过程性评价模式,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课程现状分析 1 课程现状分析 化学教育专业的 物理化学 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推理和分析,思政元素丰富,育人特征明显。但是物理化学同时又具有内容多、概念多、公式推导繁杂、机理解释抽象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教师更加注重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满堂灌”、师生互动时间少、考核偏向知识性而忽略应用性、评价方式单一等“弊端”。过程性评价、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建设等教学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问题,但是与专业认证的要求相比,在系统性、深入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2,3。对比化学专业认证的 8 个一级指标及 39 个二级指标,物理化学 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1)课程目标不明确,没有与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相对应,从而导致产出导向体现不明显,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目标达成度不足。(2)教学模式保守,无法体现“学生中心”的理念。(3)评价模式单一,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并不是真正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亦不明确,评价体系有待完善。(4)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对学生将来师德师风、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综上所述,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需要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模式多元化、反馈整改有效衔接等方面入手,以“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素质能力为落脚点,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2 课程体系设计 2 课程体系设计 按照化学专业认证要求,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体现出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指标支撑(表 1),并进一步整理出教学过程和内容与目标达成度的对应关系。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区分为陈述型和操作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逻辑关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物理化学教学思政素材库,将知识点和思政资源相结合,要求二者联系密切,融入自然,辩证统一。教学辅助素材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关联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丰富教学内容,进行多维解析,将课程立体化,让课堂变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教学与改革 教学与改革 DOI:10.19566/35-1285/tq.2023.02.096 陈 欣: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 289 表 1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 表 1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分解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结论,具备一定的推导和计算能力,了解物理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综合育人 对化学学科发展历史、前沿知识以及专业精神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够在育人中融会贯通。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具备物理化学课程常用的现象观察、规律总结、理论推导、结论演绎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并能在此基础上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不断创新,尽快适应将来的教书育人工作。学会反思 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反思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善于反思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课程中形成经常总结、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总结知识、方法、经验中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在反思错误、不足中迅速成长,为将来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奠定知识基础。3 教学模式改革 3 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一践行、三学会”为主旨,以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为教学改革着力点,从筑牢基础知识、提升转化能力、构建物化思维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实施三个“四位一体”协同模式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图 1)。图 1 物理化学四位一体协同教学模式 图 1 物理化学四位一体协同教学模式 290 陈 欣: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 4 深入推广过程性评价 4 深入推广过程性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目标定位,运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获取评价结果。过程性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评价指标实时更新,教学改革过程可持续,教师和学生定位准确、任务分明,各司其职,共同发展4。评价不能停留于表面,不是简单的堆叠考核内容,而是需根据学情进行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和方式能够激发和体现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增加归纳总结、学科前沿、课程思政、综合运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考核元素。考核过程包括课上课下和线上线下,考核形式包括试卷和论文、习题和分析报告、文献阅读和网络资料收集、书面和口头表达等。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评价效度、发挥评价激励优势。5 建立长效反馈诊改机制 5 建立长效反馈诊改机制 将考核评价、效果反馈和反思整改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全范围和全过程的“考评-反馈-改进”闭环。如图 2 所示,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反馈输出,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进行教学诊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及考核方式,并进行效果实时跟踪。学生通过反馈提升了课程参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增加,教学相长。图 2 物理化学教学过程示意图 图 2 物理化学教学过程示意图 6 小 结 6 小 结 专业认证是目前师范类专业发展的趋势,开展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体现了专业认证的理念,契合了专业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由“怎么教”变为“怎么学”;以产出为导向,由“教了什么”变为“学了什么”;以持续改进为常态,根据认证要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许永东,李亚萍,靳文娟,等.专业认证下物理化学课程改革J.山东化工,2019(48):137-138.2 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等.物理化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的设计J.山东化工,2021(50):213-214.3 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 物理化学单元测验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9):283-284.4 刘元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6(2):5-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