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4期新疆农垦经济XINJIANGSTATEFARMSECONOMY社会保障何以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土地流转视角撒海兰常伟王天然(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我国城镇化进入提质减速阶段,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关系着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而夯实定居基础、分摊定居成本对其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基于土地流转视角,文章运用2019年安徽省7个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城镇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能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土地流转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正向显著,土地流转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即土地所承担的养老保障和流转使用权所获的财产收益,弥补了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足带来的权益缺位,进而出现定居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关键词:农民工;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城市定居意愿[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民政府2019年重点调研项目(项目编号:AHDY201904)。[作者简介]撒海兰(1997-),女,新疆乌苏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常伟(1974-),男,安徽宿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王天然(1997-),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导向被国家高层文件多次强调,足以见得政府对新型城镇化主体之重视。《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达3.76亿,其中农民工占比76%,总量达28560万人,而至年末,在流入地居住的农民工仅为13101万人,同比下降3.0%,城镇化增速放缓。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体,更是新型城镇化的微观基础,其城市定居意愿关系着新型城镇化的速度、质量及发展方向[1],而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成本则是农民工选择留城的关键因素[2]。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进城农民工面临着“非均等化”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且于城市落户可能导致农民工失地,其保障性收入来源中断,难以分摊城市定居成本,故农民工的迁移模式呈现出“临时性、钟摆式”的特征[3]。2019年1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现阶段不得将退出土地承包地作为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条件,即在城市定居、落户后,农民工与土地的“天然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