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史料荟萃清正廉洁、奉献一切的革命本色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邓颖超是弘扬和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楷模,她廉洁奉公,坚持党性原则,不搞特权,一生公平持正。周恩来和邓颖超生前就曾约定,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此,她在1978年7月1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相关申请:人总是要死的。对于我死后的处理,恳切要求党中央批准我以下的要求:1.遗体解剖后火化。2.骨灰不保留,撒掉,这是在1956年决定实行火葬后,我和周恩来同志约定的。3.不搞遗体告别。4.不开追悼会。5.公布我的这些要求,作为我已逝世的消息。因为我认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作的工作和职务也都是党和人民决定的。作为一位唯物主义者,她面对生死时非常豁达。她认为,自己的遗体送去解剖,可以为医学科研和教学发展作贡献,之后再火化还能为国家节约土地;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她要求后事从简,反对大办丧事和在家吊唁。1982年6月17日,邓颖超又在1978年原报告基础上增加了两条对所居住房舍和子侄后辈的意见:两封遗嘱展现出邓颖超的革命本色(河北)鲁孟真邓颖超84岁时铿锵有力地写下“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的自我激励,表达了将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的家国情怀。1982年,78岁高龄的她先后写下两封遗嘱,一封是6月17日在1978年7月1日写给党中央的一封信的基础上重抄并作了补充,另一封是11月5日写给身边工作人员杨德中、李琦、赵炜、张佐良、高振普、周秉德组成的小组,委托他们处理她的遗物。这两封遗嘱,展现出她清正廉洁奉献一切的革命本色、温柔细腻质朴节约的生活作风、相濡以沫纸短情长的伉俪深情。451.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2.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去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一贯执行的。我也坚决支持的。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我无任何亲戚,唯一的一个远房侄子,他很本分,从未以我的关系,提任何要求和照顾。以上两点,请一并予以公布。她以自己“从未以我的关系,提出任何要求和照顾”的远房侄子为例,特意在遗嘱中提及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周恩来的后辈及亲属,以端正党风;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