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中国社会保障·2023年第1期劳务派遣中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的法律分析■文/李志锴谢修萍劳务派遣中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立在同工同酬制度上,用来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体现社会公正。同工同酬权作为被派遣劳动者的一项合法权利,包含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特殊津贴、福利待遇等,其中最低工资待遇与社会保障构成了同工同酬的底线。在实践中,劳务派遣中特殊的三方关系与劳资双方间的利益冲突使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间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此进行法律分析,为读者提供参考。司法实践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审理态度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按照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区分,最低工资标准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保障包含在同工同酬权益之中,我国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对被派遣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的规定。但是立法的规定多为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且缺乏具体执行机制,使同工同酬范围界定不明晰。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法院对劳务派遣争议中同工同酬范围持保守态度,对被派遣劳动者主张的同工同酬权益的支持范围较为狭窄。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同工同酬权益的底线之一,与其他“同酬”权益相比,最低工资待遇问题在案件审理中被法院所重视。如(2021)辽民申9166号劳动争议案件中,法院关于同工同酬的回复是:由于被派遣劳动者在学历程度、等级资格、熟练程度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样,在对同工同酬的理解上注重对最低工资、劳动安全保障费用、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津贴等方面的保障,而对奖励福利、附加报酬等应当允许用人单位依据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同一岗位中劳动者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等组成,需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来确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劳动者的工资一般不会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存在很大差别,这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从法院的回复来看,在劳动报酬方面,法院在审理过程更侧重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维护。相较于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其他同工同酬权益,法院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认定与适用较为明确。在是否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再结合《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可知,若非因被派遣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