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1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457—2014代替DB33/T457.1-2003、DB33/T457.2-2003牡蛎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OysterCulture2014-02-28发布2014-03-2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457—2014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457.1-2003《无公害太平洋牡蛎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B33/T457.2-2003《无公害太平洋牡蛎第2部分:养成技术规范》,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牡蛎养殖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亲贝”和“稚贝”内容;——调整了采苗池中的幼虫密度,见5.6.2;——补充橡皮条采苗及养殖的相关技术要求,见5.6.1;——增加了养殖技术模式图。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洪喜、柴雪良、谢起浪、周朝生、蔡景波、黄振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457.1-2003、DB33/T457.2-2003,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DB33/T457—20141标准名称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牡蛎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苗种繁育、中间培育和海上养殖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等种类的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其它种类牡蛎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4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C/T2026太平洋牡蛎亲贝SC/T2027太平洋牡蛎苗种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亲贝可繁殖贝苗的、性腺已成熟的成贝。3.2浮游幼虫指营浮游生活的各期幼虫的总称。3.3D形幼虫又称初期面盘幼虫,或直线铰合幼虫。此期幼虫的主要特征是由壳腺分泌的贝壳包裹了全身,形成两片侧面观象“D”字形的壳。3.4壳顶幼虫DB33/T457—20142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铰合线开始向背部隆起,形成壳顶的幼虫。3.5眼点幼虫在壳顶幼虫后期,幼虫足的基部出现的一对黑褐色腺体的幼虫。3.6采苗幼虫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的生物学过程。3.7采苗器供幼虫附着的器具。3.8变态幼虫面盘消失,从浮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