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B16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528.2-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第2部分:农田黑线姬鼠防治指标ForecastandcontroloffieldratdamagePart2:GuidelineofpreventionandcureforApodemusAgrariusPallas2005-01-14发布2005-02-14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528.2—2005前言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Palla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田的优势鼠种,它不仅危害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威胁,而且还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人类疾病。为了搞好农田科学灭鼠,推行达标用药,提高综合控害水平,特制定“农田黑线姬鼠防治指标”地方标准。DB33/T528-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第2部分:农田黑线姬鼠防治指标。本部分为DB33/T528-2005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庐县病虫测报站、缙云县病虫测报站、安吉县病虫测报站、临海市植保站、杭州市植保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钱冬兰、李克诚、丁新天、陈军昂。IDB33/T528.2—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第2部分:农田黑线姬鼠防治指标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农田黑线姬鼠的防治指标与实施规则。本部分适用于农田黑线姬鼠的防治。2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2.1经济损失允许水平指人们可以允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一般以防治后的期望效益与防治费用相等的经济损失量或损失率作为经济损失水平。以收益大于防治费用的一倍作为期望效益,允许产量损失水平为2%。2.2经济损失允许密度指与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相对应的鼠密度或危害率。2.3防治指标指害鼠防治适期的害鼠密度或危害率达到此标准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危害损失超过经济损失水平。黑线姬鼠的危害表现为周年农作物受害,其防治指标又可分为策略性防治指标和主害期防治指标。2.3.1策略性防治指以控制当年害鼠发展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失允许水平。2.3.2主害期防治指主要防止近期或当季作物某一生育期的危害率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2.4害鼠密度指相对害鼠密度,即调查一定农田面积内的一种或多种鼠类数量的相对值。本标准的害鼠密度以鼠夹法捕获百分率表示。2.5危害率指对某一类型受害作物进行调查,抽查样方内的总危害株数占抽查样方内作物总株数的百分率。3防治指标1DB33/T528.2—2005根据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混合种群密度(x)与水稻损失率(y)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归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