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Review|传媒评论552023年第05期PRACTICE实践聚焦“头部”做强“长尾”破题“数字化”融媒时代《南湖晚报》小记者运营之道文_丁辉耿俪如今,国内多家都市报纷纷围绕小记者做文章,以小记者活动为纽带,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在引导青少年学习、成长,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媒介素养的同时,以活动营销撬动媒体融合,实现报纸发行与经营目标。对《南湖晚报》而言,小记者是核心竞争力、是生命线,5万名小记者,撑起了每年发行量的六成江山,也为其生存、发展、壮大开辟了一条宽阔大道。“长尾理论”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事物的“头部”,也要关注事物的“长尾”。“头部"成功很重要,但“长尾"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效益。近年来,《南湖晚报》以小记者工作助推报纸发行,以小记者活动参与“第二课堂”,以小记者数字化平台开拓媒体融合新航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媒体转型发展新路子。聚焦“头部”5万名小记者带来发行量和影响力发行是都市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无论是《南湖晚报》还是国内其他都市类报纸,小记者团队成立的初衷大多是为其发行服务。就《南湖丁辉耿俪滩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晚报》而言,小记者在发行中的占比越来越高。2020-2022年,小记者给《南湖晚报》带来的发行量分别是5.4万份、4.7万份和4.8万份,占其发行量的60%左右,数量居全国前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记者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南湖晚报》培养了潜在的读者群,也较快地提高了晚报进家入户的速度,使发行结构得到了改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不仅在嘉兴,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小记者工作都是各类都市报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放眼长三角,南京、苏州、金华、绍兴、湖州、舟山均对小记者工作非常重视。其中,湖州、绍兴有专门的文化创意公司来运营小记者产业,《金华晚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线上投稿及活动报名及积分体系,《绍兴晚报》近两年的主要发行增长点就是依托小记者的县区发力;《舟山晚报》的小记者编辑中心与发行部合并后形成合力,经营收入翻番,形成了成熟的教育创收模式。事实上,小记者工作不仅是《南湖晚报》发行服务的“助推器”,也是媒体参与教育,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抓手。首先,小记者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开展“五育教育”的良好平台。20余年来,《南56传媒评论MediaReview2023年第05期PRACTICE实践湖晚报》红船少年周刊一直是小记者成长的摇篮和阵地,小记者作品的发表,活动的呈现,学校新闻的报道,教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