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300;11.100A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5520—2017化学品胚胎毒性胚胎干细胞试验Chemicals—Embryotoxicity—Embryonicstemcelltest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山、陈会明、韩辉、崔媛、王晓兵、刘君峰、陈小青、程艳、艾文超、谢文平。ⅠGB/T35520—2017引言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会分化为不同的胚胎组织。因此,一些研究小组使用小鼠ES细胞进行体外胚胎毒性试验。Laschinski等[1]比较了ES细胞和小鼠纤维母细胞的细胞毒性,以评估致畸物的潜在胚胎毒性。Heuer等[2-3]比较了ES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分化抑制。Newall和Beedles[4]测定了培养7d后,致畸物对ES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这适用于常规测试,因为集落形成这一终点可自动化完成。在所有这些试验中,只有一些胚胎毒性物能够被正确分类。这可能是由于在ES试验中选择2个终点不足以评估胚胎毒性。为克服上述ES细胞试验的限制,Spielmann等[5]确定了3个不同的试验终点(半数分化抑制浓度、D3细胞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和3T3细胞半数生长抑制浓度)。根据这些终点可导出3个变量。所得的3个变量作为受试物分为3个体内胚胎毒性等级的依据。这种方法有利于给出胚胎组织与成体组织之间对化合物细胞毒性损伤的敏感性差异。事实上,利用判别分析已将16种受试化学品正确归入已知的3种体内胚胎毒性等级[5-6]。这是第一个不处死妊娠动物而获得体外培养所需胚胎组织的体外胚胎毒性测试。在本标准中为验证研究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克服了实验室中ES状态维持的问题,ES细胞通常倾向于自发分化。此外,根据制定的性能标准,欧盟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uropeanCentrefortheValidationofAlter-nativeMethods,ECVAM)验证研究表明体外数据和体内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准确性78%)。据报道,强胚胎毒性化学品的预测性(100%)极好、精确度(81%)良好。据报道,无胚胎毒性物质和胚胎毒性弱的物质的预测性(分别为72%和70%)和无胚胎毒性物质的精确度(70%)较高(≥65%)[7]。然而,一个特例出现于强胚胎毒性化学品氯化甲基汞的错误分类,在8个试验中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