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历史悠久,伴随着古籍装帧形式的演变而不断进化。中国国家图书馆对古籍的界定是这样的:“成书在辛亥革命以前,又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刊资料,包括写本、稿本、抄本、手稿、墨迹、印本、拓本、拓片、铅印本等。”[1]严格来说,此次修复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不属于古籍修复的范畴,应该算是档案类修复。而对于我国而言,卷帙浩繁的古籍需要修复,但由于绝大部分古籍自身的条件比较好,保存及修复相对而言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相较于古籍,民国时期的文献和以机制纸为载体的档案文献,由于材质较差且酸化老化严重,修复的难度反而更高。而对于文献修复师来说,不管修复对象是什么,都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还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困难的决心,正如“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在常见的古籍文献破损情况中,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纸张内部原因引起的劣化、微生物侵害、生物侵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纸张内部原因引起的劣化主要是酸化和老化,酸化表现为纸张酸性增强,纸张变硬变脆,严重的无法翻阅,甚至碎成纸屑,这种情况在采用现代造纸技术的文献中尤为明显;老化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纸张劣化,如纸张变色、焦脆、掉渣或呈粉尘状。酸化和老化一样都是纸张内部产生的变化,此次修复对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微生物侵害主要是霉蚀,霉菌的分泌物会导致纸张纤维素降解、机械强度降低,危害极大。生物侵害则主要为虫蛀和鼠啮,这在古籍中比较常见。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则指过度使用、不慎撕裂以及因此造成的文献缺损等损坏。此次修复对象破损的主要原因则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且同时伴有其纸张本身的酸化老化。《革命军人立功喜报》修复浅析文/王佳楠(南通市图书馆,江苏南通226001)摘要:古籍修复、书画修复与档案修复具有互通性,而古籍修复技术对于档案一类的纸质文献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文章介绍运用古籍修复技艺修复档案证书,从破损原因到修复准备工作再到过程步骤,一步一步详细剖析修复过程和细节。关键词:古籍修复;纸质文献;档案修复《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图1),单张证书,尺寸为53×38厘米,机制纸,纸张较厚。195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一、修复准备《革命军人立功喜报》整张证书保存情况不好,破损情况如下:老化酸化严重,且此证书原采用折叠存放方式,造成多处折口断裂。折叠交汇处天地处、左右边缺损较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