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研究_钱志元.pdf
下载文档

ID:2571230

大小:1.9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南省 农村 水体 综合 整治 工程 措施 研究 钱志元
钱志元(湖南省湘怡移民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007)收稿日期:2023-04-15作者简介:钱志元(1977-),男,湖南津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监理工作,E-mail:。摘要:小微水体的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实施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不仅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能够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构建水美乡村,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在分析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农村乡村振兴;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研究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研究农村小微水体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源的多样性、村民环保意识不足以及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小微水体整治一直是农村水系治理的薄弱环节,再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强、流动性差、生态结构较单一、自净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农村小微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13,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与工程措施进行研究探讨。1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央对水美乡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水体污染治理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专项治理资金落实不到位、小微水体星罗棋布,难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任务下发但治理积极性不高,表面形式主义严重等等。此外,治理体系也需完善,新技术亟待推广,公众参与度也需要提升等等。目前湖南省小微水体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1)小微水体受到多方面污染。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小微水体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以及人类与禽畜粪便等有害物质通过排泄渠道进入沟渠、塘泽等水体,导致了水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安全。2)小微水体堵塞普遍严重。农村小微水体受农业和工业污染影响,其水质呈下降趋势,水体流动性差,结构简单。水体一旦受到污染,随着水生态系统的恶化,自我净化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内淤泥的堆积和堵湖南水利水电 2023 年第 3 期试 验 与 研 究38DOI:10.16052/ki.hnslsd.2023.03.017钱志元/湖南省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研究塞问题。因此,农村小微水体在受到污染后,淤泥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普遍存在。3)景观视觉效果差。为了维护农村地区的沟渠和山塘的灌溉和蓄水功能,通常会采用硬质材料进行护砌,然而这种做法却容易导致景观视觉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硬质材料的护砌会阻断坡面土体和水体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严重影响了植物在该区域的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令水体失去自净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案来进行优化。2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总体思路紧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导思想,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针对农村小微水体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治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省级机构统筹管理,各县市对各自辖区内进行摸排,建立各自辖区内的小微水体综合治理问题清单,推动小微水体问题的整治。针对农村小微水体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治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因地制宜提出适宜于不同情况的治理措施清单,进行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明确各个机构组织的治理任务、时间节点。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水体日常常态化管理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实行专人管理,使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和防治成为常态化工作,并积极宣传小微水体污染的危害,让水体保护意识在农村深入民心。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建设水美乡村,让农村居民宜居宜业。3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目标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是: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和“清四乱”,恢复沟渠灌排等基本功能;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护坡,修复沟渠空间形态;通过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恢复沟塘水力联系,改善小微水体水环境质量。结合湖南省目前小微水体省情,综合整治目标为:1)修复水体空间形态。积极开展本区域内沟渠的专项清淤治理活动,提升小微水体治理理念,加强乡村居民对沟渠环境保护意识,并落实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2)改善水环境质量。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相关体系,抓紧解决重点流域污染问题,集中力量、整合资金进行有效治理。通过相关的措施,使水体水质得到根本改善。3)恢复水生态功能。通过打通断头河、新建连通通道、恢复沟塘水力联系、优化水系格局、结合适当的生态补水,解决沟塘缺水、水流不畅等问题,逐步恢复小微水体生态健康。4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4.1按照地域类型划分1)平原河网区。平原河网区水网发达,然而水动力、流速、流向和水体自净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重点解决沟渠淤积、水系割裂、连通不畅和水体污染等问题,并在防污控污的基础上实施清淤疏浚、还湖退田等措施,以改善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态修复保护,提高沟塘水质。在低洼圩区,应合理调配闸站,保证沟塘良好沟通和水体交换,有效实现防洪、灌溉、引水等功能需求。通过综合整治使小微水体的格局更加完整,水体流动性显著增强,岸坡整洁,水面清洁。2)丘陵区。该区内河谷纵横,喀斯特地貌明显,但沟渠存在不设防、易涝易旱等问题,矛盾突出。为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采取封禁保育、坡改梯、路池集雨、林果种植等措施,在源头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沟渠清障、疏浚、生态护岸等措施,提高行洪能力;实施生态调度,保障生态流量;对山塘进行清淤扩容,改善水质。4.2按照工程类型划分1)清淤疏浚。对沟渠和塘坝进行清淤疏浚,主要是清除沟渠内淤泥、砂石、垃圾等,以恢复河道功能,增强行洪排涝能力,改善水质。针对塘坝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稳定性、安全性、水体改善等方面提出清淤扩容措施,包括更新挡水、排水、放水设施及必要的清淤。还需对进水口和供、排水口进行清障、清洁、整治。清除的淤泥应妥善处理,逐步退还水域生态空间,恢复小微水体自然面貌。2)水系连通。为解决水体流动性差、水质污染、原有水力联系割裂等问题,可采用恢复农村河塘沟渠间引排水通道,加强邻近宜连河湖水体的连通,达到整体水体流通,有效改善水质和水体环境。3)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在水系的河流源头区,采用封育保护方法进行生态修复,保护自然植被良好的区域;而在相对较差的地区,我们采取抚育与补植、建设水源涵养林和生态保护林等举措,以促进林草植被恢复,进而涵养水源。对农村水系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坡改梯等方法,采取沟头防护、谷坊和淤地坝等小流域治理措施。(下转第42页)394)源头防治。乡村在产生生活污水或者工业污水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污水处理站,经过系统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者变为低污染水排放;而对于散居及没有条件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的村庄,则可以就近分户分片处理后排放;严禁畜禽养殖废弃物、废水直排或经地面径流排入小微水体,并通过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实现畜禽粪污腐熟后作为肥料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则要经过处理达标排放;建议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并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建议引导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并探索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利用。5)绿植护坡。对于受到污染的小微水体,可以采取绿植护坡。绿植护坡不仅可以维护河道原有形态,有效地抵抗河流冲刷避免水体流失,更能很好地改善坡岸和水体的生态环境。对已破坏或流速较大的河段,可采用绿植护坡进行修复加固。6)水环境生态修复。植物净化水质建议,浅水区可种植挺水植物,深水区适宜沉水植物;合理收割、控藻,防止水华。动物控藻,可饲养鳙、鲢、螺蚌等;不得直接向水体投肥、粪;审慎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清洁补水,保持水质稳定;曝气增氧,提高自净能力。7)小微水体管护措施。建立农村小水体管理台账及分布图,依托河(湖)长制度,明确小水体管护主体,细化管理事务,加强空间管控,规范岸线使用审批流程,实现保护和管护责任的落实。5结语农村小微水体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势必会成为将来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落实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思路,积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可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生态治水目标。(上接第39页)2)钻孔取芯检测 7 孔防渗墙,按钻孔深度在上、中、下部选取具有代表性芯样共 63 个进行芯样抗压强度检测,检测芯样龄期在 10 d 左右,结果为(0.1012.2)MPa,71.4%满足设计要求,芯样不合格部位多数集中在下部淤泥层(10 m 以下),少数集中在中上部。3)钻孔注水检测防渗墙渗透系数 7 孔,共进行21 段注水试验,均满足设计要求。4)根据 28 d 成果数据,钻孔取芯检测 4 孔防渗墙,按钻孔深度在上、中、下部选取具有代表性芯样共12 个进行芯样抗压强度检测,检测芯样龄期在 28 d 左右结果为(0.34.3)MPa,100%满足设计要求。其中上部(05)m 及下部(1015)m 水泥含量较高,芯样强度较高,中部(510)m 水泥含量较低,芯样抗压强度较低。4.2成桩强度偏小的可能原因分析根据 7 d 水泥搅拌桩桩体取芯情况,有局部位置成桩强度小于 0.2 MPa。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芯样不合格部位多数集中在 10 m 以下,地质条件复杂,凝固时间应适当延长。2)泥浆比重太小,浆液中水泥的含量少,造成搅拌桩的成桩质量差。水泥浆比重过大,压浆泵无法正常压浆,也会造成搅拌桩的成桩质量差。根据 28 d 水泥搅拌桩桩体取芯情况,上部(05)m 及下部(1015)m水泥含量较高,芯样强度较高,中部(510)m 水泥含量较低,芯样抗压强度较低。4.3下一步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水泥土搅拌桩试验参数情况,按相关规范要求,建议后续大规模施工中采用以下措施:1)在 28 d 龄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正式出具前,按照 2 搅 2 喷、(0.60.8)m/min 提升速度的施工工艺用于安造垸防渗墙施工。2)及时整理好先导孔地质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用于指导防渗墙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相关施工参数,尽量做到既要确保施工质量,又不浪费水泥、污染环境和提高施工成本。3)鉴于 7 d 龄期抗渗系数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待试验段 28 d 龄期后对 2 搅 2 喷大于 0.6 m/min提升速度的试验桩再进行钻孔取芯,检测 28 d 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推荐既能确保质量,又能进一步提高工效的、更优化的施工工艺。4)鉴于 28 d 水泥搅拌桩桩体取芯情况,抗渗系数、抗压强度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可使用 2 搅 2 喷 0.6m/min 提升/下沉速度进行后续施工。周兵/安乡县安造垸水泥土防渗墙试验研究4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