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3—12作者简介:张亮(1989—),男,黑龙江黑河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王晓丽(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分析张亮,王晓丽(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的总体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通过分别使用判断资源、鉴赏资源和情感资源,《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向世界表明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开创一个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新局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关键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态度系统;情感资源;判断资源;鉴赏资源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3—0137—05一、引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于2021年10月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在白皮书中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中国实施多边主义和深化全球生物多样化合作的政策理念、重要举措及发展趋势,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和做出的世界贡献。马丁的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主要表达语言使用者的观点与立场,情绪与态度,因此通过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入手,对语言中所包含的多种态度资源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白皮书中态度资源所传达的话语含义,据此剖析白皮书英译本是如何影响国家生态形象的构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二、理论框架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人际功能的研究集中在以语气和情态为基础的小句层面。为了更好地理解独白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以及话语中的感情表达,Marti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发展了评价理论。它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语法框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进一步扩展。“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Martin,2003:23)。通过具有阐述性的系统描写,更好地解释发话人如何灵活地运用语言资源实现评估、表示、建构语篇角色、调节人际关系和传递主观判断,同时更好地拉拢相同观点的读者加入发话人的阵营,或疏离持不同观点的读者。Thompson和Hunston认为(2000:17),评价作为较宽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