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第20卷第4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0No.4Apr.2023一、引言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应立足于“两个大局”。第一个大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大国间政治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化动力由传统的西方大国转向新兴经济体。“大变局”的核心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二个大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必须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是对身处世界变局中、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也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为基本教学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既能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又能厚植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形成自觉的家国行为,是培养具有正确家国认知和坚定积极家国意志、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又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开放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国际多样文化的刺激与冲击,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路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清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并挖掘和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家国情怀元素,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