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主义“五观”视阈下铸...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_刘玉武.pdf
下载文档

ID:2540717

大小:1.3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主义 视阈下铸 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实践 路径 刘玉武
(第 44 卷总第 252 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44.General.No.252)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23收稿日期:2022-12-25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SZH0218);北京市人文中心委托课题“马克思主义五观视域下首都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RWZX20220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刘玉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研究;李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识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五观”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刘玉武1,2李楠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2.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摘要: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五个维度,系统地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强调客观认知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辩证认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系统认知民族归属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准确认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融合,正确认知民族宗教的长期伴生性,指出要客观把握中国发展主流与大势,辩证看待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系统认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关系,积极巩固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精神家园,正确把握宗教的“两面性”扬长避短,建构历史、民族、国家、文化、政治认同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五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23)02-0014-07DOI编号: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23.02.003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Based on“Five Views”of MarxismLIU Yu-wu1,2LI Nan1(1.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2.Xinjiang Ideological Secur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1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is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national community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Marxist historical outlook,national outlook,national outlook,cultural outlookand religious outlook,and emphasizes the objective cognition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Chinese nation,the Dialectical Cogn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of multiple integration,Systematically recognize theunity of national ownership and national identity,accurately recognize the opening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14习近平关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这一创新理论一经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从可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溯源、历史生成、基本内涵、价值意蕴、民族认同和民族群体心态、培育现状及路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和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P203)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这一新的视域,坚持全面的、辩证的和系统的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整体研究,提出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的实践探索,对于建构并进一步强化历史、民族、国家、文化和政治认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一、中华民族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一)从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对“中华民族”一词追本溯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概念,20世纪初才被提出来,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实体”,却在历史上存在已久。历史上的东亚大陆,面积广袤、气候适宜,中华民族的先民生活在这里,在交流交往中逐渐走向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发展。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包容、增进共同,这个历史发展特点,铸就了中国56个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2(P17)。从实质上来看,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一体化,这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直至汇聚融合而形成的。费孝通说:“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2(P17)。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历史,实质上就是56个民族及其先民相互汲取、相互依存而发展的历史,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生存史。正是基于这一历史根源,推动各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并逐渐形成共同的民族历史、构筑共同的民族文化、铸就共同的民族命运。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压迫和残酷剥削过程中,更加激发出各民族对构建以中华民族一体化为核心的命运共同体重要价值的深刻认识,开始由“自在的民族实体”向“自觉的民族实体”转化。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发展的实际,立足中国历史的主脉络来看,“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不是由某一个民族创造的,而是由我国所有民族(包括历史上已消失的民族)共同创造的。”3(P15)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文明使得中华民族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将多民族紧密地联结融合为一个共同体。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对“自在民族实体”即“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逐渐超越了“血缘、种族、宗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对构建统一民族共同体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二)从马克思思想来认识“共同体”概念马克思阐述过诸如“自然共同体、天然共同correctly recognize the long-term concomitant nature of national religion,and point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bjectively graspthe mainstream and general trend of Chinas development,dialectically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 andvarious,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the nation and the individual,actively con-solidate the spiritual homeland of Chinese culture shared by all,and correctly grasp the“dual nature”of religionto develop its strengths and avoid its weaknesses,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basis of history,nationality,country,culture and political identity.Key words:Five Views of Marxism;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Practice Path刘玉武李楠:马克思主义“五观”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15ethnic groupsethnic groups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冒充共同体、真实共同体”等多个意义指向各异的共同体概念。以其观点对待之,“共同体”既非一种“任意的量的聚合”,亦不是西方政治哲学所强调的“公意”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是一个切实的、基于生产关系形成的现实单位,在阶级社会则体现为阶级共同体及在此基础上的矛盾冲突即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自行消亡后,产生一个以生产者自由平等联合体为基础的、按照新的方式来组织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在1848年的 共产党宣言 和1867年的 资本论 中都明确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做了具体阐述。“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4(P96)在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里面,生产资料为社会所有,每个人的劳动都直接作为社会劳动来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正如其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所言:“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5(P571)尽管马克思没有像欧洲政治哲学那样建构起一个共同体与国家论的理论大厦,但因其理论内在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共同体思想可以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三)从新时代认识“共同体意识”的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习近平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从内涵上看,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认真分析制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首次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2014年9月,习近平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