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朱长文《易经解》对朱熹《周易本义》的影响_许外芳.pdf
下载文档

ID:2540715

大小:703.06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易经解 周易本义 略论 朱长文 易经 朱熹 周易 本义 影响 许外芳
8 略论朱长文易经解对朱熹周易本义的影响略论朱长文易经解对朱熹周易本义的影响 许外芳 陈 思 摘 要:朱熹周易本义是最著名的解易著作。但有两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一是其学术渊源,众说纷纭;二是周易本义之贲彖传本义有云:“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此“先儒”为何人,是一桩千古公案。经比对研究可知,“先儒”乃朱熹五世族祖、北宋著名学者朱长文,周易本义的直接渊源是朱长文著易经解。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易经;朱熹;朱长文 中图分类号:B23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23)02-0008-012 周易本义是朱熹最重要的著作,影响元、明、清三代官学六百余年,在易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是朱熹最重要的著作,在朱熹一生的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和易学发展史上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明清数百年间,是文人学子科考就仕必读之书,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朱熹在周易本义 易学启蒙中阐释的理,是他的理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明清数百年官方哲学的重要内容。”关于周易本义的成书过程,白寿彝先生撰有 周易本义考一文,认为朱熹周易本义起初名为易传,是周易本义的未定稿。但对于周易本义的学术渊源,白寿彝先生未作深入阐述。束景南先生朱熹周易本义与易传考一文则认为朱熹的确另外著有易传一书。朱熹周易本义之思想渊源,学术界久有研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邵雍和二程是朱熹易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如朱熹门人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七论易之纲领中,分列邵子易 程子易传 论后世易象诸科。元人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序云:“邵子于先天而明其画,程子于后天而演其辞,朱子本义又合邵、程而一之。”清人李光地周易折中亦称:“本义之作,实参程、邵两家以成书。”今人朱伯昆易学哲学史认为,朱熹易学除邵、程二人外,还批判吸收了北宋以来欧阳修、张载、朱震等人的观点。张克宾先生朱熹易学思想研究指出,朱熹早年从学“武夷三先生”,后“归本伊洛、学宗程传”。清人钱大昕更拈出一桩历史公案:(宋)朱熹编撰,苏勇校注:周易本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 2 页。(宋)朱熹编撰,苏勇校注:周易本义“前言”第 3 页。白寿彝:周易本义考,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1936 年。束景南:朱熹周易本义与易传考,见束景南论庄子哲学体系的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宋)黎靖德编撰,王星闲校注: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1645 页。(元)胡炳文:云峰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199 册。(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年,第 2 页。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卷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年,第 466-467 页。张克宾:朱熹易学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1 页。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朱长文集校注”(教古字2008066 号)。作者简介:许外芳(1973-),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宋代文学、清代朴学。陈 思(1998-),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艺术创作。2023 年 3 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Mar.2023 第 2 期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2 9 贲彖传本义云:“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不云先儒何人。案王辅嗣注:“刚柔交错以成文,天文也。”释文 正义俱不言经有脱文,唯李衡义海撮要载徐氏说:“天文也,上脱刚柔交错四字。”本义所称“先儒”即其人也,名字未详。或云郭京周易举正先有此说。然举正系宋人托名,自言曾见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本,其诞妄可知。钱大昕认为,朱熹所言“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一句,非是出自郭京,而是本自徐氏。但钱大昕未能考证出徐氏为何人。赵文源博士论文朱子易注考源之广采众家一节,列举朱熹注易征引之文献,有郑玄、王弼、孔颖达、朱震、胡瑗、程颐、邵雍、程迥、王安石、苏轼、沈括、许慎之、郭京等 13 人,然该文并未考证出“先儒”为何人。汤元宋 周易本义征引文献补考则据“徐氏”线索,考证出:“检朱熹作本义之前历代徐氏所作易学著作,实具其名者有两人:其一为晋时徐邈,其二为唐时徐郧。”然而,二徐之著作均无“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一文,故“先儒”当另有其人。一般而言,“先儒”是泛指。如朱子语类“易三纲领下”:“问:先儒读书,都不如先生精密。如伊川解易亦甚疏。”但是,说过“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的,则肯定只有一人。朱熹周易本义原文如下:彖曰:贲,亨。彖曰:贲,亨。“亨”字疑衍。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天文也。以卦变释卦辞。刚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机缘凑巧,本人点校北宋著名学者朱长文著作全集时,意外发现,此“先儒”乃朱长文。朱长文著有易经解,其“上经”部分对“刚柔交错”论述得很清楚:贲,亨,小贲,亨,小利有攸往。利有攸往。彖曰:贲,亨彖曰:贲,亨(衍字),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此下当有“刚柔交错”四字)。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卦变自“损”来及“既济”来者,皆兼文刚、文柔二义。刚体实为质,以文辅质,则亨。柔体虚为文,以质辅文,文胜,不可久,仅小利往而已。以卦变言,刚柔交错,可以见天文,日月星辰,往来交错也。以卦德言,离明艮止,可以见人文,五品在人,灿然有礼以相接,又截然有分以相守也。时变,谓四时寒暑代谢之变。化,谓旧者化新。成,谓久而成俗。按:“刚柔交错”不是朱长文凭空杜撰,乃是他习易烂熟于心后的独到发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小利有攸往”条,虞翻注曰:“小谓五。五失正,动得位。体离,以刚文柔。故小利有攸往。”郑玄注曰:“贲,文饰也。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彖辞荀爽注曰:“此本泰卦。谓阴从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饰柔道,兼据二阴,故小利有攸往矣。”朱长文把虞翻、郑玄、荀爽的意见总结为“刚柔交错”四字,的确十分高明,故朱熹予以引用。朱长文于宋史文苑传六有传,其生平详见邓小南先生朱长文家世、事历考一文。朱熹是朱长文的五世侄孙。(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年,第 9 页。赵文源:朱子易注考源,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9 年。汤元宋:周易本义征引文献补考,周易研究2018 年第 1 期。(宋)黎靖德编撰,王星闲校注:朱子语类,第 1653 页。(宋)朱熹编撰,苏勇校注:周易本义,第 95 页。(宋)朱长文撰:易经解,湖北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见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册,第 536 页。(唐)李鼎祚编撰,陈德述整理:周易集解,重庆:巴蜀书社,1991 年,第 100 页。(元)脱脱等编撰: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13127 页。邓小南:朱长文家世、事历考,载北大史学第 4 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72-87 页。10 朱长文的易经解鲜为人知。朱熹未在周易本义里透露半点他引用易经解的消息。周易本义流行最广的是“四库全书”本,馆臣云:“此本为咸淳乙丑九江吴革所刊,内府以宋椠摹雕者,前有革序,每卷之末题敷原后学刘校正考验此本,乃是感速常久,经后人传刻而讹,实为善本。故我圣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即用此本之次序,复先圣之旧文,破俗儒之陋见,洵读易之家所宜奉为彝训者矣。”未提及易经解。“四库全书”本吴革原本周易本义序亦未提及朱长文易经解,曹寅序、无署名之周易序亦均未提及易经解。可见,他们都未见过易经解。盖因朱长文最著名著作为墨池编、琴史,乃中国艺术史之巨著,琴史更为中国古代唯一古琴史;其次为吴郡图经续记,乃地方志最著名著作之一;再次为乐圃余稿,为宋代文学著名作品。这些宏著,掩盖了他的易经研究成就。朱长文家藏著作,经建炎之变,烧毁殆尽。朱长文次子朱发都讲书寄叔父弟侄云:“庚戌春,虏人犯浙右,吴门失守,发与一子缒城而出,窜身于江湖之间,望故庐之火恸哭者几月。故生生之具,一无存者。与夫所宝书籍、先世著述,皆为煨烬。惟春秋通志复传本,于他郡仅有全本,其他皆莫能追记,可不为痛惜哉!”乐圃余稿朱思序云:“乐圃文集旧有百卷,家藏古今篇帙动万计;与夫数世聚族之居,堂宇亭榭,名花古木。罹建炎兵火之难,吴城失守,一日翦为劫灰。”经侄孙朱思多方搜集,“仅存十一”。朱长文名声不如苏轼、二程、朱熹那么显赫,虽当世知名,后世知之者不多,故学界不知有易经解;加之无点校本出版,当代学者更无人知之。朱长文易经解今仅存明崇祯四年王文禄刻本。王文禄易经解跋云:易经注者甚多,要之显明而简易者实少。宋儒枢密朱先生与禄祖懿敏公同事于朝,而先生阐明圣教,解辩经义,当时无不钦仰。紫阳朱子乃先生之五世侄孙,崇阐经学,莫不由先生而出。惜乎世代年远,先生所注解辩,遗失者多。禄藏书之内,得有先生易解。展卷读之,而紫阳之祖述先生,益可概见。为了揭示易经解对周易本义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二者相应内容一一比对。易经解据明王文禄刊本,周易本义据苏勇校注版。易经解和周易本义里介绍易经的基本内容,二者也完全一样。易经解易经解 周易本义周易本义 八卦取象歌 八卦取象卦歌(第 88 页)分宫卦象次序歌 分宫卦象次序(第 188 页)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第 189 页)上下经卦变歌 上下经卦变歌(第 189 页)易经解的河图 洛书 伏羲八卦次序 伏羲八卦方位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文王八卦次序 文王八卦方位 卦变图的图片、文字,与周易本义完全一样。各家解易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易经、彖、传的解释。周易本义全面继承了易经解。下面我们先看“上经”。易经解“上经”易经解“上经”周易本义“上经”(第周易本义“上经”(第 1 1 页)页)乾,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彖辞。“一”,奇也,阳之数也。乾,健也,阳之性也。两乾相承,纯阳用事,有周流循环、运元停机之象,故四德浑然,相为体用,而其行则由元达亨,复敛利以归于贞,非若他卦阴阳乾,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一”者,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宋)朱熹编撰,李一忻校注:周易本义,北京:九州出版社版,2004 年。李一忻点校周易本义,原书未标页码。(清)朱长文: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明朱思辑),清康熙五十一年朱岳寿刻本。(清)朱长文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朱岳寿刻本。(宋)朱熹编撰,苏勇校注:周易本义。11 有偏胜,而必用戒词也。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潜龙勿用。下爻为初九,阳数之盛,故以名阳爻。潜龙勿用,周公所系之爻辞。乾体纯刚,象龙初始伏于地下,象潜龙之为,初灵变不测。此言潜者,养晦以俟时也。潜故勿用,不潜则轻于用矣。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休乾宅中,出潜离隐,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上可致君,下可泽民,故君民皆利见之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乾德而在人位,君子之象。下乾终而上乾始,曰乾。乾居下卦之终,有终日而夕之象。思危虑深,上安而下从之,故无咎。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