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经济导刊2023·03快速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风险及对策文_闫衍★左右,是显性债务的1.4倍。而隐性债务后的地方政府负债率升至70%左右。在严格监管下,隐性债务增速连续两年下降,但由于存量较大且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仍需重点关注,防范风险再度积聚。三是疫情扰动下各地经济财力修复不一,各区域债务风险进一步分化。2022年各省GDP增速均较上年有所下降,海南、吉林、上海等受冲击较大的省份降幅明显;在大规模留抵退税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22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9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西部、东北地区减收明显。据中诚信国际测算,全国27省(市、自治区)财政平衡率较上年回落,减税降费力度较大的东部地区回落明显。闫衍,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上扬,区域性债务风险突出地方政府债务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是转移支付之外收支缺口的重要弥补方式。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规模减税降费、房地产深度调整、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下,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负债率及债务率大幅攀升。一是地方债快速扩大推升显性债务规模。自2015年地方债全面实行“自发自还”以来,特别是疫情三年期间,稳增长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力度,地方债大幅扩容,使政府显性债务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已超35万亿,而负债率同比抬升2个百分点至29%。这一比例尚低于60%警戒线,也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风险整体可控,但地方财政持续承压,债务率攀升,风险进一步上扬。二是隐性债务增速放缓、风险有所缓释,但仍较突出。2021年来,在政府加大隐债防控、推进“控增化存”背景下,隐性债务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诚信国际估算,2022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50万亿聚焦重点领域,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题研究42受此影响,地方债务风险区域分化明显,超过80%的省份显性负债率和债务率较上年抬升,西部、东北地区及青海、贵州抬升幅度较大,显性负债率超过60%警戒线,超七成省份债务率突破120%警戒线,区域债务风险进一步分化。地方政府债务扩容中的结构性风险、专项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债务质量关键在于持续扩容中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如果产生期限错配问题,近年来地方债务的快速扩容虽在短期内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但也对未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