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C.功能性肠病C1.肠易激综合征C2.功能性胀气C3.功能性便秘C4.功能性腹泻C5.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紊乱第一页,共二十二页。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bùshì),有排便紊乱的特点。第二页,共二十二页。C1.IBS的诊断标准*在最近(zuìjìn)的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天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的2个或以上:1.排便后症状改善2.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3.伴随大便性状的改变*诊断标准建立在最近的3个月,并指定症状出现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不适意味着区别于疼痛的难受的感觉,在病生理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入选的个体在观察期间疼痛/不适的频率至少一周两天。第三页,共二十二页。•罗马(luómǎ)II工作组提出了2个系统以便将病人分成腹泻为主组和便秘为主组,建立在这些特征的前6个。建立在6个支持症状上的罗马(luómǎ)II分类包括:腹泻为主:b、d、f中≥1个并且没有a、c、e,或b、d、f中≥2个,a或e中的1个(c,硬便/块状便被除外);和便秘为主,a、c、e中≥1个并且没有b、d、f,或a、c、e中≥2个,和并有b、d、f中的1个。第四页,共二十二页。主要(zhǔyào)根据大便性状定义的IBS亚型1.IBS合并便秘(IBS-C)——硬便或块状便a占排便比例≥25%,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b占排便比例c<25%2.IBS合并腹泻(IBS-D)——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b占排便比例≥25%,硬便或块状便a占排便比例<25%3.混合型IBS(IBS-M)——硬便或块状便a占排便比例>25%,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b占排便比例≥25%4.不能定型的IBS——大便的形状不符合上述IBS-C,D,M之中的任一标准第五页,共二十二页。注意•在研究或临床实验中,根据排便习惯将病人分成亚型,下面的次级分类可以使用。•亚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不知道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ABristol大便性状量(将硬块状便分为坚果状[不易排出]或腊肠状但成块的)。•BBristol大便性状量(没有整齐边缘的松散片状物,糊状便或水样便,没有固体成分,完全是液体(yètǐ)的)•C不使用泻药和止泻药情况下第六页,共二十二页。•病人主诉有“腹泻(fùxiè)”和“便秘”可能误导医生。•尽管排便频繁,大便可以是固体的(假腹泻)。•排便费力可能发生在软便或水样便。•一些病人感到便秘因为他们尽管无大便但有急迫感或便不尽感使他们排便后仍要费力大便。•精确的大便描述除了大便性状外,还需要排便费力,紧迫感和便不尽感。•在聚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