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近年来,在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及随之而来的外汇占款、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企业与政府储蓄,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上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对商业银行、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造成深远影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在于决策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源头控制。关键词:流动性顺差储蓄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原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现金不用转换就可用于购置,因此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再通俗点说,流动性,就是资金面的情况;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过剩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从小到大,依次是央行所面对的流动性过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和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一、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危害流动性过剩从宏观上表现为广义货币增长过快,从微观上表现为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上升和贷存比的下降。其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如货币差额法、价格差额法、货币与gdp的比率、信贷与gdp的比率、货币悬挂法、债券息差法等。202223年9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的余额为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超过了央行16%的目标值。m2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导致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202223年底的m2/gdp高达165%,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202223年3月底、6月底和9月底的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分别为2.87%、3%和2.8%。考虑到中央银行在202223年连续9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该比率已经到达历史性高点11.5%),那么当前超额准备金率的水平并不算低202223年3月底、6月底和9月底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存比分别为67.6%、67.9%和67.6%,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以上数据说明,第2页共4页目前在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危害主要表达在两方面: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包括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从2023年中期到202223年2023月,上证指数飙升了六倍,其后延续至今的暴跌(沪指从最高6124点最低跌至2022点以下),正是泡沫破裂的表现,由泡沫破灭引发的财富效应的负向反响将给经济体注入通缩压力。通货膨胀会造成收入从固定工资者向财产持有者的转移,侵蚀居民的真实收入,并给未来的经济增长蒙上阴影。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已经对我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