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比重高位运行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长时期比重较低等结构特征。总体上而言,这些产业结构特征与我国过去特定开展阶段、比较优势和开展环境相适,但随着中长期经济开展阶段转换、比较优势调整和开展环境变化,尤其是进入经济开展新常态,产业结构亟待新一轮转型升级。破除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动力持续发力的体制机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对于培育新增长动能、转换增长动力,以及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意义重大。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动力发力的历史经验产业结构转型是供需合力作用的结果,受市场内生驱动与政府政策双重影响。首先是需求拉动。其一,内需拉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低收入水平跃升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更高层次的医疗、教育、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转变,拉动了产业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业及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二,外需拉动。外需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局部,外需结构变化构成产业结构转型内需拉动力的重要补充。在过去三十多年里,随着我国逐渐深入融入到全球分工体系,我国的出口比重及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均在不断上升,带动了出口产品从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先进信息技术产品等转变,拉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由于受限于我国经济开展起步晚、自主创新缺乏、体制机制弊端等因素,很多外向型产业仍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我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造〞的跨越仍有较大距离。其次是供给推动。其一,技术进步推动。随着技术进步,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出现调整,将出现新技术更新改造传统产业等结构转型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和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不仅加大力度从兴旺国家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优良的制度设计等,而且还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制度红利,第2页共4页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工业相关行业生产率提升、社会整体效率改进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新兴产业更新改造传统产业、“高精尖〞技术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等结构转型。其二,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推动。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各产业的比较优势随之出现调整,将出现新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业取代旧的要素密集型产业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