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我国教育不公平演讲稿教育公平问题一、教育时机的不公1.近年来,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异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重点学校。2.有些学校因利益驱动,就巧立名目设立分校(名校办民校),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导致了校中校、校外校的产生,为教育腐败提供了温床。然而少那么数千元,多那么数万元的择校费,却让很多家长望学兴叹。3.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入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据中国儿童中心2023年至2023年对9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年龄段中近9.3%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4.在高等教育领域,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兴旺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时机的不公。二、教育过程的不公1.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2.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办学压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校的时机,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开展,民办教育的开展遇到了一些障碍,诸如民办学校规模难于扩大、教育质量难于提高、社会舆论难于认可等问题,一些规模较小依靠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三、教育结果的不公第2页共11页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XX县区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因:1.教育经费的投入缺乏。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到达4%的目标。21世纪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已经到达4%,但是还没有到达国家标准(4.4%),而世界兴旺国家已经超过5%。2.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