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三章-颈椎病的康复.pptx
下载文档

ID:2511860

大小:20.60MB

页数:81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第十三 颈椎病 康复
肌肉(jru)骨骼康复学,主编(zhbin):武继祥 副主编:张长杰 岳寿伟 虞乐华,第一页,共八十一页。,第十三章颈椎病的康复(kngf),第二页,共八十一页。,学习要点掌握颈椎病的康复(kngf)评定和治疗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熟悉颈椎病的分型,第三页,共八十一页。,第一节 概 述,一、定 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jiogn-shnjng)等组织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第四页,共八十一页。,颈椎病的命名(mng mng),Parkinson(1817)报道了一例颈项不适23天后出现颈项刺痛,并向上臂、前臂内缘及手指扩散并因此而影响睡眠的病人。Bailey(1911)在对35例脊椎骨关节炎的报告中指出椎间盘变薄为最初病变,然后继发颈脊神经根、脊髓受压的观点(gundin)。Pashel(1930)、Beaclle(1931)分别对颈椎间盘的解剖、病理进行了系统研究。Brain、Bull(1948)将颈椎病作为一个独立病名提出。,第五页,共八十一页。,颈椎病的命名(mng mng),20世纪80年代,关于颈椎病的命名(mng mng)问题国内仍有争论,如颈肩臂综合征,颈性眩晕,颈椎间关节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等。90年代后大家分歧逐渐减小,目前大家都已习惯使用颈椎病这一名词。,第六页,共八十一页。,颈椎的解剖(jipu)特点,生理性前屈6个椎间盘,7个颈椎,8对脊神经C1神经根从寰椎上方发出,C2神经根从C1-2椎间孔发出;C8神经根从C8-T1椎间孔发出横突有孔,内有椎动脉通过椎骨间靠3种关节(gunji)连接:椎间盘;钩椎关节(gunji)(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主要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第七页,共八十一页。,第八页,共八十一页。,颈椎的功能(gngnng)特点,点头寰枕关节;转头寰枢关节;屈伸下颈段(C4-C7)承重不大,但活动范围大,频率高颈椎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各3045度,两侧(lin c)弯屈各45度,两侧旋转各6080度颈椎管容积:前屈时变大,后伸时减小,第九页,共八十一页。,Kellgren、Lawrence(1952)对某城镇15岁以上居民调查,患病率为35.75%。Irvine(1965)在一个有27000人的矿区,从5000份病例(bngl)中随机抽取500人调查结果272人确诊颈椎病患病率58.53%。Das Gupta在10817例神经科门诊中确诊颈椎病398例占3.5%。国内潘氏调查1037名30岁以上的工人和农民,患病率分别为6.2%和17.6%。某运动对490名运动员调查患病率14.69%。国内大部分专家认为国人患病率在10%左右。,第十页,共八十一页。,二、解剖学基础(jch),(一)解剖学要点 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上段,由7块颈椎骨借软组织、韧带(rndi)和关节连结而成,是脊椎中体积最小、活动量最大、最灵活的椎节。钩椎关节,第十一页,共八十一页。,第十二页,共八十一页。,第十三页,共八十一页。,第十四页,共八十一页。,第十五页,共八十一页。,(二)颈椎骨间的连结(lin ji),相邻颈椎椎体之间借关节、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紧密(jnm)相连结。,第十六页,共八十一页。,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rung)组成,第十七页,共八十一页。,(三)颈部脊髓(j su)及神经根,第十八页,共八十一页。,(四)椎动脉与颈部(jn b)交感神经,第十九页,共八十一页。,三、病因(bngyn)病理,颈椎病,内因颈部(jn b)先天性骨关节结构畸形,椎管狭窄,肥胖,糖尿病,外因颈部急慢性损伤(snshng)、风寒侵袭、环境潮湿,姿势不良等,继发因素颈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关节囊松弛、韧带肥厚和骨化等,第二十页,共八十一页。,病因(bngyn),1.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基本的原因 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低,韧带松弛,颈椎(jngzhu)不稳,韧带下血肿形成,血肿机化、钙化,骨刺形成,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一页。,正常(zhngchng)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一页。,骨膜(gm)下血肿,骨赘形成(xngchng)及韧带增厚,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一页。,钩椎关节(gunji)及关节(gunji)突增生,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一页。,病因(bngyn),2.损伤:急性损伤;慢性损伤3.发育性颈椎(jngzhu)管狭窄:矢状径1416mm,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一页。,第二节 临床(ln chun)特点,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一页。,一、临床(ln chun)新分型,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一页。,二、各型颈椎病特点(tdin),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一页。,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一页。,神经(shnjng)根型-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第三十页,共八十一页。,颈神经根在上肢(shngzh)的定位,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一页。,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一页。,脊髓型临床(ln chun)特点,约占1015%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双足“踩棉花感”胸腹部“束带感”上肢软瘫(run tn)或硬瘫,下肢硬瘫Hoffmann征(+),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一页。,影像学检查(jinch)X线,颈椎曲度(q d)变直,甚至反屈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钩锥关节及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一页。,影像学检查(jinch)X线,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一页。,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一页。,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一页。,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一页。,影像学检查(jinch)CT,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一页。,影像学检查(jinch)MRI,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一页。,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一页。,影像学检查(jinch)MRA,第五十页,共八十一页。,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jinch)(TCD),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一页。,部分TCD检查(jinch)结果的意义,血流速度增快:提示椎基底动脉有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提示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血流速度不稳定及/或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由于椎动脉在客观上存在先天(xintin)差异,故在判断椎动脉有无痉挛或狭窄时,尚应结合TCD频谱形态、音频信号和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一页。,鉴别(jinbi)诊断神经根型,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目前原因不明 对称发病 感觉正常(zhngchng)无根性神经痛,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一页。,鉴别(jinbi)诊断脊髓型,颈椎的骨折、脱位(tu wi)、结核、肿瘤后纵韧带钙化症:侧位X线和CT可明确,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一页。,鉴别诊断(zhndun)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美尼尔综合征:旋转(xunzhun)性眩晕,伴水平性眼球震颤,与情绪变化有关,神经系统无异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无上肢疼痛和感觉异常,ECG改变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上肢血压低于健侧,脉搏减弱,椎动脉造影,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一页。,治疗(zhlio)保守治疗,枕颏带牵引适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机理:缓解(hun ji)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方法:坐、卧均可;前屈15度,重量26kg,间歇或持续;两周一疗程,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一页。,第三节 康复(kngf)评定,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一页。,一、症状(zhngzhung)评定,1.疼痛 2.麻木 3.头昏、耳鸣(r mng)4.颈椎活动受限,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一页。,二、运动(yndng)功能评定,1旋 转 2伸 展 3屈 曲 4侧 屈,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一页。,三、肌力(j l)评定,1以徒手肌力评定(pngdng)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2握力测定,第六十页,共八十一页。,第四节 康 复 治 疗,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一页。,一、康复治疗(zhlio)原则,1.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方法治疗(zhlio)为主。牵引、按摩、理疗、针灸均可选用。,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一页。,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牵 引有明显的疗效但要掌握牵引角度(jiod)、时间 和重量。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神经 根水肿,疗效也较明显。推拿手法应用得 当,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但切忌 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一页。,3.脊髓型颈椎病:对于症状和体征较轻者 主张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若出现脊髓受 损的体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该类型(lixng)较重者牵引和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一页。,4.椎动脉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90%的病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具有以 下情况者可考虑(kol)手术:有明显的颈性眩 晕或猝倒发作。,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一页。,二、非手术疗法(lio f),1.围领及颈托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血管药,神经营养(yngyng)药物,解痉类药物;中药辨证施治 3.注射疗法局部痛点封闭,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一页。,颈托,颈托和围领:颈部(jn b)制动,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一页。,4.颈椎牵引治疗颈牵治疗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重量和牵引时间(shjin)三大要素。,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一页。,枕颏带牵引(qinyn),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一页。,颈椎(jngzhu)牵引,第七十页,共八十一页。,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一页。,5.物理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lio f)、低中频电疗、高频电疗法(lio f)、石蜡疗法(lio f)、磁疗、超声波、光疗、水疗、泥疗等。6.针灸治疗,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一页。,针灸疗法(zhn ji lio f),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一页。,7.推拿和手法治疗 手法大致分为三类:一为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二为旋转复位(f wi)手法,三为关节松动术。8.运动疗法,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一页。,推拿(tun)疗法,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一页。,三、颈椎病的手术(shush)治疗,(一)手术疗法适应症(二)手术术式 1.术式:颈前路(qin l)颈后路,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一页。,四、健康(jinkng)教育与颈椎病预防,1.明确认识2.卧床休息3.医疗体操4.良好姿势5.避免颈部外伤及风寒、潮湿6.重视健康(jinkng)教育,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一页。,五、颈椎病的预后(yhu),1.颈型颈椎病的预后(yhu)大多数较好。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髓核轻度突出者,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髓核突出较重,病程较长,突出物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者,残留一定的后遗症。钩椎关节增生,早期治疗,恢复满意。多节段椎体退性行变,骨质增生广泛者,预后较差。,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一页。,3.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单纯椎间盘突出,造成硬膜囊受压,经保守治疗(zhlio)后,恢复满意。因椎间盘突出造成脊髓压迫者预后较差。椎管矢状径明显变小并伴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较差。4.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因椎节不稳所致,保守治疗后,预后较好。,第七十九页,共八十一页。,谢谢(xi xie)大家!,第八十页,共八十一页。,内容(nirng)总结,肌肉骨骼康复学。Parkinson(1817)报道了一例颈项(jngxing)不适23天后出现颈项(jngxing)刺痛,并向上臂、前臂内缘及手指扩散并因此而影响睡眠的病人。Bailey(1911)在对35例脊椎骨关节炎的报告中指出椎间盘变薄为最初病变,然后继发颈脊神经根、脊髓受压的观点。90年代后大家分歧逐渐减小,目前大家都已习惯使用颈椎病这一名词。C8神经根从C8-T1椎间孔发出。主要韧带:前纵韧带。压头试验及臂丛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