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251012

大小:59.5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 大四 学生 学习 心态 研究 应用心理学 专业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 摘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促进大四学生学习的动力。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大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因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四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当前,推动大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既有历史方面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影响,虽然不能对其完全否定,但对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的有其负面的影响,应当引起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学习心态 学习积极性 重视 Abstract Good learning attitude is to promote senior student motivation to learn. Society, school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the senior student motivation to learn, different aspects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to reflect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ttitudes of the senior students. Present to promote the senior students to learn both the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in factors, but also the impact of reality, though not their complete denial, but the seni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mentality of its negative effects, should lead the country, school and community attention. Key words: Learning attitude Enthusiasm for study Importance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四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的内在决定因素。然而,高校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以及招生、就业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对当前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概述,结合国内外现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调整大学生学习心态的对策,对于寻找促进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推进,更多的大四学毕业生需要自己来选择职业,并想办法就业。同时,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过去更加严峻。大学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称为是“天之骄子”了,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考上大学就算是进了保险箱,等待国家分配工作就可以了,而是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时起,甚至尚未进入大学的时侯就开始考虑大学毕业以后“找什么工作”,以及“能否找到工作”“如何找到工作”之类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了解自己、并努力尝试探索更适合自己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就业实力。尤其是大四学生为就业、择业,甚至从进入大学前就开始陷入了紧张的准备之中。 虽然也有了许多的准备,但是当大四学生面临着求职、就业、需要做出决策的情境,大四毕业生的就业焦虑问题却依然很严峻。很多大四毕业生因为就业的焦虑而导致严重的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在社会用人制度上的一些问题,大四毕业生在面临这样的情境时就会更加的不知所措,因而在学习上就出现怠慢的情绪。由此可见对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意义 我国关于大四学生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几近空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能够了解当代大四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以及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大四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高等教育有所启发。 综合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四学生中的却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还不是非常严重,而这也是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我国,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还没有引起国家、学校和社会足够重视的原因。而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必将会导致教育资源严重的浪费,也会造成教育与实践相互脱节。因而国家、社会、教育界等都应该对大四学生学习倦怠态度有足够的重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在于此,试图能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研究己经以大学生为对象探讨有关学习倦怠的现象(Meie:&schineek,1955;ooldetal.,1989)。Pines&Ka(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对于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学习倦怠是大学生的一种经验(Meier&schmeek,1985MeCarth,pretty&Catano,1990)。此外,台湾学者(张治遥,2004宋晓颖,20052;杨惠贞,2006)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由此可知,除了助人专业工作者会产生倦怠现象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怠。而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研究多为经验分析和理论证明,因而如何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总体上了解国内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就变得相当重要。 我们在研究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态度时,综合参考国内、国外研究的现状,重点从我国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在开放式问卷中大四学生的描述,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或没有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常常会感到疲乏、厌倦、挫折和沮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 1.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 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及创新。 第二部分 大四学生学习现状。 第三部分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调整措施。 第五部分 总结。 2.本文的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主要采取案例与实际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四学生学习心态变化及优化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不局限于对大四学生进行研究,还对相关人群,如大学老师、社会相关人员以及家庭人员进行研究,从侧面反映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的现状。 研究内容创新。本文内容创新主要表现在提出的提高大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不仅在学生自身方面,还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都提出具体的要求。 二、大四学生学习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指大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和目标所持的基本心理倾向,主要反映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 学习动机。在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流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以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从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价值取向上看,当前大四学生在明显受社会的影响,学习上追求“实惠”和短期目标的比例不低,而且往往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具体来说,现在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较强,学习动力大都来自想今后寻找一个理想的职业,即使新入学的大学生对此也非常关心。据调查,有61.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为了今后能找个好工作,有48.8%的大学生业利用余时间用来辅修第二专业或看专业以外的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有37.8%的学生把学习计算机、经济管理、英语方面知识作为业余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为了争取好的成绩,来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父母争光的却占9.9%。因此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并以此作为主要的学习动力,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特点。 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是在普遍注重职业的情况下,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估价主要也是以今后职业的“好坏”为标准,这种对专业的自我估价无疑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的为7.8%,感兴趣的为23.7%,谈不上感兴趣、还能学得下去的为58.4%,没有兴不想学趣的为10.1%。并有40.8写的学生认为厌学是因为对本专业的不热爱。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还不尽合理,使得一些专业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就是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在学习上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学习时间投入上看,每周有超过三个晚上用于自习的学生超过75%,另外,大部分学生出勤情况也不错,不缺课或偶尔缺课的达90%左右。但从学习成绩上看,上等水平的学生比例较少,而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比较多。据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准除在一些如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科目上比以前的学生有所提高外,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上却有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大学生总体学习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学习热情密切相关。另外,考试作弊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旷课缺课等等,随着年级升高而呈恶化趋势,作弊之风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大四学生学习心态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更流行的思潮与时尚在大学校园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四学生热衷于利用各种方式去赚钱,造成部分大四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影响他们很难安下心来进行学习;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特困生的学费问题等等都影响其学习。具体如下: 1.用人制度 从我国目前的用人制度来看,首先,激励机制主要还表现在物质利益方面。物质需求在一定阶段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它与物资生活的需求是一致的。但是,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应有精神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会陷入精神空虚的困境。物质的刺激也只能激发对实效性很强的技能的渴望,对深层次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很不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价值定位到底是外在物质功利,还是内在的精神追求,这会使他们很困惑和苦恼,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用人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的“唯关系,唯近人,唯权钱”的现象,降低了竞争中知识砝码的份量。这种情况反馈到在校大四学生的身上,则出现了不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来充实自己,而是拉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使自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这种怪现象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原因(腐败是与私有制共同产生的,或者更早),同时也反映出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知识分子的利益)和制度实施上的没有落到实处问题。 就改革本身而言,应该说愿望和设想都是好的,计划也很周详,但往往在落实和实施上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许多企事业单位只注重眼前既得利益,认为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骨干至少两三年,甚至更长,不如到市场上招个“成手”来得划算。即使国家再三强调企事业单位用人优先吸收大学毕业生,但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对学生有利的政策得不到认真执行。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制度改革,对在校大四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大学生进入“保险箱”的优势,双向选择的优势又没有完全的公平竞争,给那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不平衡,既然学习的优劣不能成为就业竞争中的砝码,许多品学兼优的大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也很正常。 教育制度改革中也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比如专业调整是否适合,教材教法的改变,学生对市场的不适应等。 (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