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觉(tīngjué)特性第一页,共三十五页。一、人耳的构造二、我们如何感知声音三、人耳对声音的响度(xiǎnɡdù)感觉四、人耳对声音的音调感觉五、人耳对声音的音色感觉第二页,共三十五页。一、人耳构造(gòuzào)耳壳:阻抗匹配(zǔkànɡpǐpèi)外耳耳道:传导耳膜:接收声波振动中耳听小骨:杠杆放大圆形窗内耳:耳蜗:形成神经脉冲,形成听觉第三页,共三十五页。一、人耳的构造(gòuzào)第四页,共三十五页。第五页,共三十五页。看书:P45图4-2人耳结构功能类比:P46图4-3外耳:拾音;中耳:放大;内耳(nèiěr):信号分析第六页,共三十五页。最新研究:日前柏克莱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内耳用于控制听觉和平衡的蛋白质结构。人类的耳朵(ěrduǒ)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密的“机械”,其耳内的蛋白质结构,轻薄如细丝,称为蛋白质纤维,它能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可以为大脑所识别的电子信号。虽然它们仅有4纳米宽,160纳米长(一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米),但一旦它们受到损害,那么人的听力将受损。第七页,共三十五页。科学家利用电子断层摄影术(electrontomography),绘制了几百张不同(bùtónɡ)的角度的蛋白质结构图,并将它们重构成为一个三维立体复合图。绘制出的结构图像显示,人的内耳里有大量的长着听觉细胞感受体(hairbundle)的毛细胞。这些听觉细胞感受体在耳膜振动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摆动,就像微风拂过时麦子的随风轻摆。通过近距离地放大可以看到,每束听觉细胞感受体由单独的被称为“静纤毛”的纤毛组成。相邻的静纤毛由蛋白质纤维联系起来,也称为“端部联结”(tiplinks)。当静纤毛开始摆动,端部联结被拉伸,从而在一瞬间打开了一个传声渠道,允许带正电荷的离子进入毛细胞,从而引起神经传递物质释放,最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为大脑所识别。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看作是由机械地振动,引起传声渠道的开放,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最终为我们以蝉鸣、鸟叫或是人的语言的形式所听到。第八页,共三十五页。第九页,共三十五页。二、我们如何感知(gǎnzhī)声音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听到声音:第一种途径:外界声音——鼓膜——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dànǎo)第二种途径(骨传导):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第十页,共三十五页。正常人通过(tōngguò)这两种途径都能听到声音,耳聋的人则是通过(tōngguò)第二种途径听到声音。例如:伟大的音乐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