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管理专业 某省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249991

大小:40.50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共管理专业 某省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公共 管理 专业 新农村 建设 调查研究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摘要: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正对该建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省,对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议贯彻落实的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方面还有缺陷?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 建议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建设解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措施是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社会建设。 2..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 A.中央,地方政府专项资金 B、经营土地资源的融资 C、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 D.金融机构支持(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3.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问题 A、缺少知识技术人才 现在农村的经济模式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好象无工不富。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而现在,则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甚至,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驱使劳动力思想上的对农业的轻视,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 B、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性,人老后不能象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大前提下,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社会地雷。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以娄底市为例) 在全省许多乡镇农校“曲终人散”“人去校空”的时候,农业人几占总人几数80%的大市娄底市的乡镇农校却一枝独秀,蓬勃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的一个亮点。十三中全会以来,乡镇农校在扣除青壮年文盲和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发挥了重作用,促进r“两基”目标的实现。但在农村“三教”中,乡镇农校的基础薄弱,教育培训工作严重滞后,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娄底巾.教育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认识,研究解决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重点采取r以下措施。 第一,实行目标管理,分级分层考核。娄底市委、市政府将成人教育纳入了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对县市区政府“三个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市政府区标管理考核中,“乡镇农校建设”占教育分值的13%。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娄底市县市区教育局成人教育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试行)》,对乡镇农校建设和培训管理等T作实行量化评估。各县市区则根据市级目标管理要求,将指标分解创乡镇和学校,年底进7,考核评估,兑现奖惩。第二,健伞管堋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在市、县机构改革时,娄底市教育局努争取市、县党委政府的重视,主动与市、县人事和编制部门进行协调,保留了市教育局成人教育科,配备r专门人员。娄底市是全省14个市州中唯一保留成教科的城市。5个县(市、区)均有成教机构,娄星区、冷水江市设立了,成教办和成教股,特别是娄星区还选配了一名剐局级干部担任成教办主任 。目前,全市有66所独立设置的乡镇农校,办学面接近80%。乡镇农校组织管理实行两种模式:一是由乡镇长直接兼任农校校长,县市区教育局任命一名常务副校长,主持农校日常T作。二是由乡镇“七所八站”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农校校务委员会,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兼任校务委员会的顾问和主任乡镇学区主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校长,县市区或乡镇学区再明确一名常务副校长,主持农校日常工作。从运行来看,两种模式各有优势。 第三,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选准校长。目前。全市乡镇农校共有专职教师近300人,其中具有农、眦专、眦技术职务的200多人;有兼职教师400多人,基本能够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强埘校长、教师的培训。县(市、区)教育局每年都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乡镇农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校长、教师的培训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举办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参观、考察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新理论、新术培训,提高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举办全市乡镇农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全市近80名校长参加了培训。主管农业的市领导和专家到培训班讲课,使参训校长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全面的r解,明确了校长的职责,掌握了农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第四,多渠道筹措乡镇农校办学经费。近五年来,市、县、乡=三级用于乡镇农校的投入达1500多万元,全市乡镇农校共有校园面积400多亩,图书18万册,生产基地1165亩,同定资产1882万元。 的确,在湖南省政府,农业局及各地方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湖南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值得湖南乡亲高兴的!但是我们的制度是否完美无瑕呢?还有哪些问题在发展中暴露出来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呢? 三.湖南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弄明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我们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的精神,文化,法制,医疗卫生,福利建设依然远落后于城镇居民。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落后(校舍的简陋,没有完善的教学体制及高水平的教师等);医疗落后(没有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材也远不如大型医院,不健全的医院管理等);福利的缺少(五险一金并没有全面覆盖农村居民,住房保障等需求日趋明显);卫生情况也大不如人意(由于教育的缺乏,大家对环保没什么概念,随手乱扔垃圾……总之,完全不懂什么叫环境保护)。这些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始日趋明显,并且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设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让农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思想文化的落后,让农民有自主的创新想法,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大力宣扬环保概念,促进乡风文明,干净卫生,环境整洁的新农村建设。 2. 加强法制教育。当前由于许多新产业向农村进军,使得农村开始走上一种城镇化的道路,这样一来,基础法律知识必不可少!这样也有助于农民的自我判别与防护意识的提高,防止不法分子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打折科技兴农的旗号在农村招摇撞骗。 3. 完善福利设施。这样农民就不会感到被社会遗弃,这样间接提高了农民对自己社会地位的定位,感到国家与政府对农业(也即对农民)的认可与重视,感觉到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当然,这样也可以根除养儿防老的意识,只有在农民觉得老有所依,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或者国家可以提供给她们物质保障,他们才会淡化养儿防老的心理! 4. 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脚步。传统的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这方面,我们要促进农业科技化,尽量用机器代替人力,创造出一套新的农业链条,减少农业的人力投入,加大农业的创收。这就要求湖南各高校,研究所为各地农村提供技术与知识支持,可以采取一帮一的直链模式,对口帮助可以快速使农业技术得到提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高科技的力量,享受农业的乐趣! 结语: 湖南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与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与农民共同努力,湖南一定可以建设出一大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文化》2010第十二期 (关于湖南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曾玉湘 2.《2004-2010湖南省娄底市农民工培训实施计划》 3.网络资源:湖南在线新农村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