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胡全章《晚清革命诗潮研究》序杨天石河南大学的胡全章教授写了本《晚清革命诗潮研究》(以下简称胡著)即将出版,命我写篇序,我很高兴,构思之余,勾起了个人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若干回忆。晚清,其时段,自然是清朝末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这一时段的最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被推翻,破天荒地在亚洲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成了此前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出现过的主题。但是,目前为止,研究这一时段内以革命为主题的诗歌的产生、开拓和发展,前人还做得很少,值得研究,也值得期待。1923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陈衍(1856—1937)编过一部《近代诗钞》,选录晚清咸丰年间的祁寯藻至民国时期的370余家作品,大概有点总集或一代选集的性质吧!不过,陈衍其人,宗尚宋诗,特别推崇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作品,史称“同光体”。该书立场狭隘,观点陈旧,所选作品,均和革命了无干涉。1958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康有为诗文选》一类著作。康是维新派,主张改革、立宪、保皇,其诗歌,也可以说和“革命”毫无关系。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柳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然而独木难支,柳诗柳词都难以代表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的全貌。记忆中和胡著主题有关的著作,最早的似乎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文学专门化学生集体编写的红皮两卷本《中国文学史》,该书首设专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论述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概况。这在当时的文学史著作中,可以说开夫先路。该书出版后不久,1955级的学生又对之进行修订,改为黄皮四卷本出版。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的学生,自然参加过红黄两版《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记得写作红皮本时,我的执笔章节为中晚唐文学。初稿完成后,根据阿英先生建议,我临时被调到近代组,匆匆忙忙地赶写《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一节。这是我研究南社文学的开始。此后,改写黄皮本《中国文学史》时,我自然也就成了近代文学部分的执笔者和修订者。两次写作《中国文学史》期间,我曾与孙静、孙钦善、陈丹晨等同学组织《近代诗选》小组,选注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夜的诗歌,结果,选出三百多家,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组审读。大出我们意料的是,审读意见:“似陋”。语气虽婉转而否定之意很明确。有关编辑建议我们阅读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陈三立、陈衍等人的作品,显然,这是要我们重视清代的“宋诗运动”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