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意蕴·困囿·路径_郭金龙.pdf
下载文档

ID:2478863

大小:3.25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学生 生活 文化建设 意蕴 路径 郭金龙
收稿日期:20230112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一站式微育人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0JDSZ3078)。作者简介:郭金龙(1985),男,湖南沅江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意蕴 困囿 路径郭金龙1,2(1.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6;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0)摘要: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发展情况,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它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新时代,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困囿,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共同聚焦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的问题,来创新性地做好此项工作。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价值意蕴;困囿;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1014504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承载学生生活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园区是高校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阵地,充分发挥这一阵地的作用,能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成型的根本是校园文化,它的主体是学生,属于区域性、群体性文化,能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的熏陶,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田沃土”。在新时代,高校应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创新,提升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更好凸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价值,这对于文明校园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价值意蕴(一)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氛围相对轻松,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是与他人自由交流的最真实场所。相关数据统计,生活园区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阵地,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超过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不断提升,许多高校重视学生生活园区建设,将原有的学生宿舍区域按园区化或社区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做好各项学生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另外,将管理队伍进驻到学生生活园区内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取得了一些成效1。这种深入学生生活园区基层式的工作开展,优势在于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思想,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材,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二)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大学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也是校园文化影响的对象和陶冶的产物。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影响力。一方面,高校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条例等规则,硬性规定校园人的自身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及其对人心理的辐射作用,软性规定校园人的行为。学生生活园区的这种软、硬性规定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高校学生的道德行为2。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身处其中生活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在学生群体之中形成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规则及行为规范。在这2023年第01期理论观察No.01,2023(总第197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7教育学研究145-个被影响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使自身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三)自然而然地促进文明校园建设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园区的建设力度,基础硬件设施方面改善的同时,也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部分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里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通过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将一幅幅生动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展现出来,向学生宣传照片和故事中蕴含的内在精神价值。也有高校在学生宿舍楼栋内设立了学生活动室、志愿者服务台,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平台。还有高校将一些积极、向上、励志的文化标语和文化标识在学生宿舍楼栋集中展现,营造了学生生活园区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标语和文化标识内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感化力,学生每天路过时耳濡目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昭示他们要注意个人行为,做文明的大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强大凝聚力的校园文化,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文明校园建设。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困囿(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文化建设创新不足就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而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如方式老旧、主题空洞过时、氛围浮于表面化等问题都是不可忽略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已经不能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生活园区文化性、功能性的实际需求。现阶段,我国不断提倡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很多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传统意义上的高校生活园区文化,他们在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之后,对于学校生活园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分区以及园区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在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时并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以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出发点,着重考虑入驻学院(系部)学生的专业特色,以此来对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精准主题定位、功能分区。(二)文化育人深入探索不够,育人作用亟待提升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传统的物质形态或现代媒介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就目前高校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而言,对文化育人深入探索不够,所呈现的文化育人作用亟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主抓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并不重视,就使得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个性风格,没有属于学校自己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未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园区这一文化育人载体的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园区在对学生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思想引领、精神引导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高校学生生活园区这方教育阵地必须“严防死守”,要想尽一切办法创新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打造学校专属的精品校园生活园区文化,进一步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三)管理工作队伍未形成合力,育人成效性不明显近年来,部分高校将管理队伍进驻到学生生活园区内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生活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具特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两张皮”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生活园区中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宿管工作队伍和后勤工作队伍职责划分不明确,一些工作落实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未形成有效育人合力;学生生活园区建设起步晚,工作经验和工作创新性均不足,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顿,存在诸多难点、痛点和堵点,使学生对生活园区的认同感、参与度普通不强,导致生活园区这一阵地的育人作用不明显4。另外,高校在生活园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统筹不兼顾、职责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建设进展缓慢的一个因素。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实践进路(一)有效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创新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指出,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学生生活园区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把各学校的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和思政力量等主体,下沉到一线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将生活园区打造成为一个育人的重要园地5。首先,学生生活园区作为一个学习型、成长型、服务型的新型社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要将学生生活园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分认识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其次,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利用146-好学生生活园区这一平台的作用,发挥其文化育人的价值,全力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创新;同时,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体系、管理服务体制和支撑保障机制改革等方式,将学校内的各个服务组织进行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不断地满足现今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生活需求,让生活园区成为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情感交流、文化活动开展、生活贴心服务于一体的“精神家园”。(二)合理充盈供给内容,不断满足学生对文化的需要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摒弃人才培养须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重视学生生活园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学生生活园区建设,让它成为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新时代,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要剔除陈旧的传统观念,不断充盈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才能更好满足高校生活园区内学生对文化的需求。通过从物理空间着手打造文化建设,创新管理形式,尽量全方位地满足大学生的文化诉求,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健康的园区氛围中形成对生活园区的思想认同、情感归属,通过打造学生与生活园区的情感共同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6。第一,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质资源供给,它既是学生安心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乃至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在建设学生生活园区时,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放和建设要彰显人文关怀、家庭温暖,每一处景致的设置都要凸显人文内涵和文化气息,起到环境教育人、环境培育人、环境熏陶人的作用。第二,学校在公共设施方面,要侧重加大对学生生活园区的投入,尤其是在学生生活园区内要设置能够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加快建设生活园区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打造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感融合一体的园区风貌,拓展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7。第三,在学生生活园区的重要出入口,设立各种醒目的宣传展板和海报,内容可以涵盖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民族英雄、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楷模的画像,以及具有特殊意义、时代标志的历史故事展现等,让沉浸式体验浸润每一位生活在园区的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打破传统的宿舍楼仅仅只是住宿功能的作用,通过在宿舍楼中设立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等物理空间,让学生生活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家”。(三)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的文化育人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来说,领导干部队伍、辅导员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的入驻,为园区学生提供了“一条龙服务”,而这个队伍中辅导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文化育人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是高校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创新辅导员管理制度,通过以严格却又不失人性化的制度来强化管理,使每一位辅导员将培养学生的意识根植于心,以他们的专业和热情带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在生活园区为辅导员开辟专门的办公区域,让他们真正下沉到一线,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工作。只有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才能了解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宿舍内的真实情况,这对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园区这一基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直面学生对他们进行校纪校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形势政策、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宣讲,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提高学生的守纪意识、提升学生的开放思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更好助力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最后,要不断强化辅导员的文化育人能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经验总结,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转化为研究课题,在这个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