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1]。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尤为重要。在高校中开展党建工作也应把立德树人摆在重要位置,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将两者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增强育人成效。然而,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满足发展要求,最终影响高校的育人作用。高校要提高对两项工作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着手优化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发挥两者的协同育人功效,为高校的育人工作注入生命源泉。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首先,具有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近几年,尽管“三全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就具体工作而言,党务工作和思政工作互动不多,工作内容虽然有所重复,但是积极整合的并不多。推进两项工作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高校管理与教学的良好发展,实现高校教育工作体系的有效革新[2]。其次,具有优化高校工作体系的现实意义。从形式、内容等方面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可以使两项工作的关系更加具体,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队伍都需要认清两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共同树立“党建+思政”的协同育人理念,坚持高校党委领导,强化党建工作、思政工作和学科教学之间的配合,发挥党建育人、思政育人的协调作用,画好育人“同心圆”。最后,具有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现实意义。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机会,使其具体地学习党的政策与方针,在丰富其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其实践素养。同时,高校党员队伍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过程增添一定程度的活力与号召力[3]。学生党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党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思政宣讲;学生党员能用主流价值观来规范自己,让他们的一言一行能对其他的学生群体产生示范作者简介:马泽鑫(199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马泽鑫(西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