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社会效劳与区域经济开展融合形式探究一、地方高校社会效劳开展的现状与问题1.高校开展社会效劳的主动性和认同度明显提升。资料显示78.82%的地方高校已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开展结合在一起,17.65%的高校正在酝酿和考虑中,3.53%的学校尚未纳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2年“高等教育地方化〞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大局部地方高校提高开展社会效劳的认识。在课程设计和专业设置上都与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紧密结合。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开展社会效劳。2.高校社会效劳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日益扩展,调控管理力度加强。高校社会效劳的内容涵盖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效劳的形式多样化。深入社区开展社会效劳,校企合作设置订单班等。很多地方高校为推动社会效劳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在实践中加强管理和调控,促进社会效劳的成效最大化。3.高校社会效劳潜力巨大,但问题明显。(1)社会效劳相关主体间缺乏深厚的支撑力度。高校开展社会效劳的时间不是很长。合作各方都在摸索中。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合理定位,结合社会需要采取灵活的办学类型,从经济开展需要的角度培养人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与高校合作的力度、价值取向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协调、投入等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的社会效劳开展。(2)高校社会效劳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高校为地方提供相应的效劳,那么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动力机制、评估监控机制等都需要重构和完善。学校、企业、师生等多个要素流动和组合,需要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沟通。相关机制的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校社会效劳的良性开展。二、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效劳的可行性分析1.地方高校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聚集起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开展效劳。政府政策好,环境适宜、各项保障得力就能有效地引导高校教师主动关注区域经济开展,第2页共4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参与地方社会事业、产业开展等工程,促进地方经济的开展。2.地方高校是优秀人文资源、文化传统和知识的聚集地。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宣传,需要广阔民众的配合,也需要高校的带动和引领。高校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优秀文化进行整合和开展,为促进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和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和谐社会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3.地方高校有获取前沿信息和有效信息的技术平台,自身也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正是因为高校拥有技术和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