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第一页,共六十页。第一局部:出凝血的机理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第二页,共六十页。第二局部:常用检测方法PTPTAINRCTAPTTACTBTBPC第三页,共六十页。第三局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监测方法。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潘生丁)抗凝血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抗血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t-PA、rt-PA)第四页,共六十页。凝血因子命名国际委员会于1959年8月召开专门会议对已发现的十二种凝血因子根据被发现的顺序以罗马数字予以命名Ⅰ纤维蛋白Ⅱ凝血酶原Ⅲ组织因子Ⅳ钙离子Ⅴ易变因子Ⅶ稳定因子Ⅷ抗甲种血友病球蛋白Ⅸ抗血友病因子乙Ⅹ斯多特-柏劳因子〔stuart-prowerfactor)Ⅺ抗血友病因子丙Ⅻ接触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Ⅵ是因子Ⅴ的活化形式,不是独立的因子第五页,共六十页。凝血瀑布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第六页,共六十页。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受损组织释放组织因子TF+VIICa2+XaV,Ca2+PF3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Ⅰa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共同通路外表损伤XIIXIIXVIIICa2+PF3XX凝血系统三个阶段(一)凝血活酶形成阶段(二)凝血酶形成阶段(三)纤维蛋白形成阶段第七页,共六十页。VII因子激活第八页,共六十页。X因子激活第九页,共六十页。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磷脂第十页,共六十页。纤维蛋白原的转化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肽A和B第十一页,共六十页。抗凝系统〔一〕AT-Ⅲ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物,对已激活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有抑制物作用Ⅱa、Ⅶa、Ⅸa、Ⅹa、Ⅺa、ⅫaAT-64,000Ⅲ的糖蛋白,由单一多肽链组成,它可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中心按1:1定量结合。使四种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灭活。AT-Ⅲ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67%第十二页,共六十页。抗凝系统〔二〕肝素肝素作用于AT-Ⅲ的赖氨酸残基而使抗凝血酶作用增强1000倍AT-Ⅲ肝素肝素—AT-Ⅲ复合物凝血酶凝血酶—AT-Ⅲ复合物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游离出的肝素可循环使用第十三页,共六十页。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激活物(t-PA,UK,SK)纤溶酶原纤溶酶(PL)纤维蛋白(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gPL片断XPL片断Y第十四页,共六十页。凝血时间〔clottingtime,CT〕原理:血液离体后接触带负电荷的外表〔玻璃器材〕时Ⅻ被激活,激活内凝系统正常值:4-12min本试验操作简便可以用手掌保温,在床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