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坐落在北京西南第一顶峰——白草畔脚下平均海拔近千米,距北京124公里,是个典型的深山村。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286户,202330口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个好村党支部〞、“全国持续农业与农村开展示范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村〞,并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随着XX县区经济的快速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四马台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为到达经济社会更大开展、村民生活富裕、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效劳配套、村风文明、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新农村标准,四马台村不断进行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着。一、依托资源开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四马台村有着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有资源,村内的日子应该好过,但过去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0年以前,村内经济开展长期滞后,村内的几个小煤窑被私人承包着,负赢不负亏,形成了名为集体,实为个体,集体成了空壳,村里还欠了35万元的外债,干部连工资都发不起。1990年以后,新支部班子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决定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不能守着“烙饼〞挨饿,从整顿煤矿开始,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把个人承包1的煤矿全部收回集体,进行资源整合,关闭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矿井四处,保存下主矿井。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管理,大力开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当年底,煤矿就赢了利,除还清了债务还剩余20万元。过年时,乡亲们每人分得20斤大米、白面,150斤白菜,20斤油和1吨煤,生活特别困难的还得到200元钱生活补贴。为增强企业后劲,1997年村里请来专家,在充分论证和细致勘测的根底上,决定在海拔998米处新开发一个年产20多万吨第2页共6页的煤矿。开新矿加上旧矿技术改造,需要上千万元资金。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大胆采取了建立股份合作制吸纳资金的方法,筹建股份制新世纪煤矿,一方面解决集体资金缺乏的困难,另一方面按股份分红,让大家受益。党支部把原有的集体煤矿评估作价为集体股,并吸纳全村每人两股即2022元的新股,分红时买二送一,按每人3000元股份分红。通过宣传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资金共享、风险共担的真正含义,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们都自愿入了股。到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