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急性脑梗死.ppt
下载文档

ID:2420435

大小:446.50KB

页数:3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中国 脑血管病 防治 指南 急性 脑梗死
中国(zhn u)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国(zhn u)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第二节 脑梗死,第一页,共三十二页。,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xuy)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xuy)成分病变和血液(xuy)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一80。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第二页,共三十二页。,一、诊断(zhndun),(一)临床(ln chun)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的前驱可有TIA的表现。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第三页,共三十二页。,2、影像学检查 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n s)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n s)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1)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颅CT平扫是最常用的检查。但是对超早期缺血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别是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在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CT可以发现一些轻微的改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皮层边缘,尤其在岛叶外侧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脑沟消失等。,第四页,共三十二页。,(2)磁共振(MRI)标准的MRI序列(T1、T2和质子相)对发病几个小时内的脑梗死不敏感,只有50以下的患者出现异常,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甚至在皮层下、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早期梗死的诊断敏感性达到88100,特异性达到95100。灌注加权成像(PWI)是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后显示脑组织相对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成像。灌注加权改变的区域较弥散加权改变范围大,目前认为弥散灌注不匹配区域为半暗带。MRI最大缺陷是诊断急性脑出血不如CT。最近有些报道显示应用梯度(t d)回波技术(GRE)和平面回波敏感加权技术可以观察到急性脑实质出血。,第五页,共三十二页。,(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其优点是无创,检查费用低,可以到床边检查,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支循环建立程度有帮助。最近,应用(yngyng)于溶栓治疗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4)血管影像 虽然现代的血管造影巳经达到了微创、低风险水平,但是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没有必要常规进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检查。在开展血管内治疗、动脉内溶栓、判断治疗效果等方面DSA很有帮助,但仍有一定的风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是无创的检杏,对判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第六页,共三十二页。,(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的半暗带区域。氧15PET可以定量检查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血流(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留。PET显示的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的费用和操作问题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6)氙加强CT 通过吸入氙气可定量检测脑血流量。灌注CT通过图形(txng)显示注入离子造影剂在脑组织的分布,显示脑血流量的分布。两种技术在临床上都可以用于帮助区分脑缺血后组织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这两种技术优点是检查比较快,用普通CT就可以完成,患者不需要再次搬动。但处是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些方法的临床价值。,第七页,共三十二页。,(7)单光子发射(fsh)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微创检测相对脑血流量的方法。有助于区分可逆缺血的组织,预测预后和监测治疗反应,但影响因素较多、有时同位素稀疏区不一定是责任病灶。(三)临床分型(OCSP分型)由于脑梗死的部位及大小、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继发脑水肿等的差异,可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其治疗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在急性期,尤其是超早期(36h内)迅速准确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OCSP)分型不依赖影像学结果,常规C丁、MRI尚未能发现病灶时就可根据临床表现迅速分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的大小和部位,临床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第八页,共三十二页。,OCSP临床分型标准: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gnju)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T局限。提示是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第九页,共三十二页。,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ddu)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第十页,共三十二页。,二、治疗(zhlio),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xnhun)、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xnhun);大、中梗死还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3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溶栓治疗。,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tbi)注意血压的调控(参见第九章)(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参见第九章)(三)改善脑血循环脑梗死是缺血所敌,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1、溶栓治疗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是现代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础。即使是脑梗死早期,病变的中心部位坏死已经是不可逆的,但是及时(jsh)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避免组织形成坏死。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拴塞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理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及方案如下:1)溶栓治疗的指征:(1)确诊的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缺失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2)开始治疗应该在症状出现36小时之内。(3)体检没有发现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4)既往3个月内没有头颅外伤、脑卒中、心肌梗死,3周内无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2周内没有大的外科手术,1周内在(nizi)无法压迫的部位没有动脉穿刺。(5)血压不能太高(收缩压小于185mmHg,舒张压小于110mmHg)。(6)没有口服抗凝,或者抗凝者应该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者APTT必须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计数100000mm3。(7)血糖浓度50mg/dl(2.7mmol/L)。(8)没有抽搐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9)CT没有明显梗死征象。(10)患者或家属能够理解溶栓治疗的好处和风险,需有患者家属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2)静脉溶栓(1)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的效果。使用方法为:发病6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适应证:年龄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和与神经功能缺失相应的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排除TIA。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禁忌者;全身(qun shn)状况欠佳。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观察。,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2)重组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方案:静脉点滴(dind)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总量10推注,1分钟以上推完,余量60分钟点滴(dind)完。患者收到加强病房或者卒中单元监测。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每15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查一次,此后每小时检查一次,直至24小时。要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呕吐,应该立即停止输入rtPA,急诊复查头颅CT。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测血压,此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24小时。,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要是曾经有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检查(jinch)血压应该更密切。使用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在这个范围内,或者低于这个范围。如收缩压在180230mmHg,12分钟内静脉推注10mg labetalol,必要时,每10一20分钟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00mg。另一种方法为开始剂量推注,此后连续点滴或泵入,剂量为28mg/min。如果血压仍然不能控制,可以选择硝普钠点滴。舒张压大于140mmHg,开姑使用硝普钠,0.5mg/kg/min。不要太早放置鼻留管、导尿管或者动脉插管。,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溶栓治疗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引起颅内出血。导致出血危险性增高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次头颅c T已经显示有水肿或占位效应(xioyng)。就诊时卒中症状严重,NIHSS22分。年龄大于75岁。治疗时血压大于l85110mmHg。早期合并使用抗凝药,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3)其他溶栓治疗药物 静脉链激酶溶栓治疗,有3个研究因为治疗期间患者的结果不好或者死亡率增加而终止。但是这些研究使用的剂量为150万单位,入组的标准为6小时以内(y ni),治疗观察的患者病情也太重。因此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链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只是至今没有链激酶治疗缺血性卒中成功的研究。有报道使用reteplase,anistreplase,葡激酶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但是均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所以至尽尚无定论。,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另一条途径,已经有一些研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物类型等方面,但是至今尚无肯定的结论。有一个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观察了动脉内给重组尿激酶原(rproUK)加肝素治疗的效果。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但是颅内出血增加。另一个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观察了大脑中动脉堵塞(ds)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使用的也是rproUK,同时加用肝素。90天时Rankin评分O一2的患者在rProUK治疗组为40,对照组25,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o.043)(I级)。rprouK治疗血管再通达66,对照组18(P0.001)。,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24小时颅内出血伴有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在rproUX治疗组中为10,对照组为2(Po.06)。两组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别。有研究显示先给予小剂量静脉溶栓,再给动脉溶栓,可以加快给药的时间窗,增加血管再通率,也比较安全。动脉内溶栓使用的药物有rtPA、尿激酶、链激酶和rproUK。国外使用较多的是rtPA,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尿激酶。总之,动脉溶栓效果尚未得到(d do)公认。但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