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电生理评估中国(ZHŌNUÓ)ꞬꞬ专家共识第一页,共四十七页。摘要(zhāiyào)■随着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围手术期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也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VD围手术期监测的规范性,特发布本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适应证、刺激和记录方法、术中评估和预警、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推荐5个方面(fāngmiàn)提出了建议,并对MVD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案的选择及记录要求提出了推荐性意见,供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术中监测的医师参考。第二页,共四十七页。一、概述(ɡàish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实施过程中,颅神经存在损伤风险(fēngxiǎn)。术中神经系统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monitoring)又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能够在麻醉状态下,根据运动和感觉传导系统电生理信号的改变、脑皮质生物电的变化及脑部血液灌注的情况,客观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在手术过程中早期监测到可逆的神经功能紊乱,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此外,神经电生理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的术前诊断支持、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估。在MVD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安全性。目前MVD围手术期常用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cousticevokedpotential,BAEP)、脑干三叉诱发电位(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BT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肌电图、异常肌反应(abnormalmuscleresponse,AMR)、Z⁃L反应(Z⁃Lresponse,ZLR)等。第三页,共四十七页。二、BAEP■听力减退是MV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3]。其原因包括机械损伤(压迫、撕裂、剪切、牵拉)、缺血性损伤(内听动脉痉挛[4])及热损伤(电凝热灼伤[5⁃6])。术中BAEP可以为手术团队提供早期预警,及时提醒术者调整操作使神经组织恢复功能并避免进一步损伤[7]。BAEP头皮记录电极根据(gēnjù)脑电图国际10⁃20系统进行放置,通常以头顶电极(Cz)为阳极,耳垂或耳屏前(Ai、Ac)为阴极。通常可以记录到5~7个波峰向上的波形,用罗马数字进行标记[8]。由于I、III、V波较为稳定,常用于术中监测。每个峰的潜伏期为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单位为ms。这些波形分别与脑干听觉通路上的特定解剖部位相对应:I波对应耳蜗神经远端,II波对应耳蜗核和耳蜗神经近端,III波对应上橄榄核,IV波对应外侧丘系,V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