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修改.pptx
下载文档

ID:2412477

大小:256.23KB

页数:63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6-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医院 隔离 技术规范 修改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合肥市滨湖医院沈燕茹,第一页,共六十三页。,隔离的定义: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或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和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减少能看出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传染源隔离通常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将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为隔离。,隔离的目的:a.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b.保护职工减少职业暴露。c.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d.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隔离的原那么:a.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b.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治。c.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隔离的定义、目的和原那么,第二页,共六十三页。,建筑布局与隔离的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以预防,范围,术语定义,隔离的管理要求,医院隔离技术,第三页,共六十三页。,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一、范围,第四页,共六十三页。,二、术语和定义,第五页,共六十三页。,标准预防,第六页,共六十三页。,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第七页,共六十三页。,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第八页,共六十三页。,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第九页,共六十三页。,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第十页,共六十三页。,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防止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闭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物品。,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防止受到血液、体液和其它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防止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和选择其型号。,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及储物间、配餐间等。,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着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外表进行的清洁与消毒。,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三、隔离的管理要求,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三、隔离的管理要求,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四、建筑布局与隔离的要求,一建筑分区与隔离的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效劳区等。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二隔离要求,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三呼吸道传染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三呼吸道传染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3、隔离要求1应严格效劳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2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3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4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5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6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四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1、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2、建筑布局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3、隔离要求 1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2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不应少于1.1m.3)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4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五、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口罩的使用,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手套的使用,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以下情况应穿隔离衣,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正确穿戴隔离衣和防护服。,以下情况应穿防护服,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及时更换。,鞋套的使用,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防水围裙的使用,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帽子的使用,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六、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一隔离原那么1、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建筑布局符合上一节的要求。,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运转;如需要运转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外表的污染。,患者的隔离,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医务人员的防护,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患者的隔离,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医务人员防护,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患者的隔离,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医务人员的防护,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非典、禽流感的隔离,患者的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患者的隔离,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医务人员防护,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三页。,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从前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第六十页,共六十三页。,穿脱防护用品的本卷须知,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使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第六十一页,共六十三页。,谢谢!,第六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内容总结,医院隔离技术标准。b.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