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终审版--(1).pptx
下载文档

ID:2412273

大小:686.06KB

页数:60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6-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冬病夏治 伏贴 技术 操作 规范 终审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标准,第一页,共六十页。,文件依据,ZYYXH/T176-2022?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标准穴位贴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第二页,共六十页。,冬病夏治,理论源流“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孙思邈,第三页,共六十页。,冬病: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 2、病邪伏留,第四页,共六十页。,夏治: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 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治那么:振奋阳气,驱除邪气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第五页,共六十页。,三伏贴,三伏贴是中医的一种贴敷疗法,运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利用每年农历夏季三伏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使药物持续性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到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第六页,共六十页。,三伏贴渊源:白芥子涂法冷哮证,明末清初 张璐?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 最早将古代天灸疗法与三伏天治疗相结合,第七页,共六十页。,白芥子涂法冷哮证,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 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张璐?张氏医通?,第八页,共六十页。,三伏贴技术操作标准,第九页,共六十页。,一、指导原那么,第十页,共六十页。,1.适应范围,“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使用人群。,第十一页,共六十页。,2.适应病种,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寒者妇科疾病:月经病如月经不调、痛经 证属寒凝胞宫者,第十二页,共六十页。,肾系疾病:慢性肾病属肾阳虚、阴寒过盛者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证属寒邪闭阻、肝肾亏虚者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证属阴寒内盛、经脉瘀阻者,第十三页,共六十页。,注: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如果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第十四页,共六十页。,3.贴穴本卷须知,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第十五页,共六十页。,4.穴位选择原那么,多项选择用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穴位。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每次穴位总数以68个为宜,不得超过8个;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使用的方法,每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穴位不宜连续贴敷或贴敷时间过久,以免过度药物刺激,造成皮肤损伤。,第十六页,共六十页。,5.药物保存,药物宜现配现用,剩余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应密闭、低温保存。,第十七页,共六十页。,二、准备工作,第十八页,共六十页。,1.药物的选择,“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理瀹骈文?在应用时常选用补阴壮阳、益气活血、温经通络、引邪外出的药物,以到达增强人体正气,驱除邪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作的目的。与内服药物相比,穴位贴敷用药还有以下特点:,第十九页,共六十页。,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 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葱白、韭菜籽 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第二十页,共六十页。,刺激发泡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到达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 白芥子、毛茛、蒜泥、生姜、甘遂、威灵仙。,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气味俱厚类药物,“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 吴师机 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大戟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2.赋形剂的选择,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常用赋型剂为:水、盐水、白酒或黄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赋形剂。,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水 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盐水 盐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酒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用酒调和贴敷药,那么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醋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生姜汁 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蒜汁 蒜性温味辛。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蜂蜜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成效。,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凡士林 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为软膏外敷。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生肌。,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类,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3.剂型的选择,目前临床常见的三伏贴剂型有:散剂、糊剂、饼剂、软膏剂、涂膜剂、贴膏剂、药袋。,第三十页,共六十页。,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贴敷于穴位上。,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糊剂 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参加酒、醋、姜汁、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缓和药物毒性。,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饼剂推荐 饼剂是将药物粉碎研细过筛后,参加适量粘合剂搅拌均匀,压制成小饼状,贴敷于穴位上。有些药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捣成饼状贴敷。使用量应根据疾病轻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软膏剂 软膏剂是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参加适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涂膜剂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的含药涂膜剂,使用时涂于皮肤特定穴位上。贴膏剂 贴膏剂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特点。,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三、环境要求,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三伏贴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尤其每伏的庚日第一日前来贴敷的患者最多,医院应提供一个宽敞的场所,温度须适宜,既不能太热以致患者汗出量大,影响贴敷药物的固定,也不能太凉,导致汗孔闭塞,不利于体内邪气的祛除。贴敷时需要暴露身体,应准备两间诊疗室,男女分开,以保护患者隐私。,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四、操作方法,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1.穴位选择,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根本一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根底,根据不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病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项选择,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第四十页,共六十页。,局部取穴循经远取经验选穴,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局部取穴主要 可以根据疾病特点,采用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如哮喘取定喘、风门、肺俞、膻中等。,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循经远取 一般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如贴敷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等。,第四十三页,共六十页。,经验选穴 多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选取穴位。,第四十四页,共六十页。,2.贴敷方法及步骤,选择体位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第四十五页,共六十页。,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贴敷穴位要按照常规消毒。贴药前,定准穴位后,通常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药。,第四十六页,共六十页。,贴敷药物的固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饼剂,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第四十七页,共六十页。,3.贴敷时间,一般每伏前三天任取一天贴敷效果最佳答案。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一般每贴保存4-6h,不得超过6小时,假设不能耐受可提前取下。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瘙痒、疼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第四十八页,共六十页。,4.本卷须知,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食物。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第四十九页,共六十页。,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医用酒精敷完药6小时以后才可洗澡,但一定要用温水。皮肤破损者不宜洗浴,第五十页,共六十页。,5.禁忌症,特殊部位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防止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第五十一页,共六十页。,特殊人物孕妇、准备受孕妇女禁止贴穴。,第五十二页,共六十页。,特殊病种热病哮喘、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咳血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第五十三页,共六十页。,6.正常反响,局部皮肤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爽,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第五十四页,共六十页。,7.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假设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病症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第五十五页,共六十页。,小水泡 外表涂以地榆油或任其自然吸收,注意防止局部刺激,第五十六页,共六十页。,水泡较大者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地榆油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第五十七页,共六十页。,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第五十八页,共六十页。,谢谢,第五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